- 谢和平
准确把握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特点 ,正确理解在新形势下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意义 ,建立以学术为本、以学科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建立适应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运行机制 ,建立研究型的教学过程机制 ,建立新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 ,加快国际化教育进程 ,是建立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2003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金学林,吕世兴,李增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变革 ,促进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 ,也增强了其地位和作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 ,教育中介组织必须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近几年经过了不断探索实践 ,形成了初步的改革发展思路
2003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冒荣,缪榕楠
就学术腐败的界定、危害性、内在根源以及社会控制等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学术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失衡、学术的“失范”、学术民主的匮乏等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内在原因 ,主张通过重树学术诚信之风、建立学术公正制度以及通过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惩罚与学术宽容的关系 ,来战胜学术腐败
2003年0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刘尧
教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在此前提下 ,论述了在先进文化中 ,教育文化的功能、特性 ,并指出教育文化的建设要突出时代特色坚持先进性、突出民族特色坚持以人为本
2003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戴跃侬
随着现代大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作用的凸现 ,人们对于现代大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期望。但在现实社会 ,人们对大学的经济功能往往更为看重 ,由此而忽略了大学的本质意义在于其文化功能 ,即大学作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和传播现代文化的场所 ,它将通过文化创新来代表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并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因此 ,在当今社会 ,深入探讨和研究现代大学文化及其内核——现代大学精神 ,不仅有利于她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流文化的建设
2003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唐斌
科学及其教育中女性为何偏少 ?按传统的观点是因为女性的生理特征不太适合学习科学、从事科学研究 ,但从女性主义看来 ,这一问题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性别偏见与科学偏见造成的。要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首先变革社会的文化观念
2003年01期 23-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闫月勤
明确的办学理念、长期任职的著名校长、科学的师资管理体系、优秀的生源、以研究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悠久的办学历史、竞争、雄厚的办学资金、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充分的学术自由等是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的主要内部原因。其中 ,办学理念有着极大的激励效应 ,杰出校长起着总设计师和灵魂作用 ,学术自由和优秀教师、优秀生源为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高水平提供了根本保证 ,雄厚的资金为选聘师资、创造优越教学科研条件提供了前提 ,激烈的竞争是一流大学形成和保持的不竭动力
2003年01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刘牧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存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分析了局部质变超前总的量变的“超前”现象的特点 ,并预测了出现全局性质变落后于总的量变的“滞后”现象的可能性 ,指出正确认识滞后性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成功过渡具有积极意义。
2003年01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肖玮萍
随着本科教育实行收费并轨改革成功后 ,研究生教育的收费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前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 ,一是要确定收费标准的原则 ,二是要完善有关的配套措施。
2003年01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任初明,杨瑞勇
当前高校中存在着知名学者、教授“学而优则仕”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高校行政权力的泛化与社会官本位思想 ;把担任行政职务当作一项鼓励与挽留人才的政策措施 ;用人的晕轮效应 ;名人效应五个方面
2003年01期 38-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朱中华,唐洪
全面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 ,是科学地进行教育评价、教育体制改革以及高校内部综合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学分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外部环境不利于学分制的推广、对学分制本质的认识不清及学生管理工作与此不适应等方面。因此 ,建立中国特色的学分制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点 ,从课程体系、导师制、学分绩点制、学生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将如何学的权力交给学生。
2003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周红,丁三青
通过对高等学校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主体作用的揭示 ,分析了现时代我国高校国际化的WTO背景及“后发优势”,对我国高校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与范式提出了思考 ,以期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有所帮助
2003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赵一标
加入 WTO之后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开放的主要领域之一 ,其发展将面临 WTO法律体系框架带来的挑战。试从 WTO的角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属性、理念、视野、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新的诠释
2003年0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李立峰
民国时期“大学院”制虽经蔡元培等人的发起与辛苦经营 ,却终究避免不了迅速失败的命运。通过简述“大学院”制的产生及废止的历程 ,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意在廓清这一教育制度改革的历史面目。
2003年01期 49-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刘爱莲,孙其昂,刘素梅
1 95 2年到 2 0 0 0年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师资队伍经历了一个增加、减少、再增加、再减少的发展过程。目前 ,这支队伍的状况是 :人数偏少 ,学历偏低 ,职称结构有待优化。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水平和效益显著相统一的对策 ,从而形成一支适当数量规模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003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龚红果,付彬
根据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通过强化梯队层次管理来增强大学生党建实效的观点 ,并结合不同层面的特点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效果初测
2003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刘宝春
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 ,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缺乏 ,表现在 :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 ;强烈的性别自卑 ;期望值和竞争意识、成就意识水平较低 ;缺乏性别意识和妇女解放的责任。另外 ,传统的教育思想使得高校在教育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限制了女性个性的发展。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需要加强性别意识教育 ;有计划地发展女子高等教育 ;开设女性学课程
2003年01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王晓莉,陈勇
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的重要意义不容置疑。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树立法律信仰是其应有之义。鉴于法律信仰在中国的匮乏 ,更突显目前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法律信仰在中国匮乏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分析 ,试图探讨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途径。
2003年01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陈坤华,朱川曲,曾湘勤,谢东海,刘德顺,岳文辉,黄力民,余杰,梁小玲
素质教育本质是将先进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实践、体验转变为素质 ,稳定在学生身上 ,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的人。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 (技术 )素质、工程素质和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应是营造先进、科学、持续、稳定价值观的教育场。在实践中采取优化教学计划 ,改革课程体系 ,营造科学、文明的教育环境 ,实施扬长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等措施坚持基本素质教育不断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3年01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汪金龙
在“扩招”、“创新”、“入世”这一系列的新形势背景下 ,高校的大学生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议 ,强调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会心理管理。指出越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 ,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越受到重视 ,呼吁我国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
2003年01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王跃平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 ,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单就语文教育来讲 ,语文教育有培养学生就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有目的地论述了创造的涵义、创造力的要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构成以及语文教育在培养创造力中的优越条件等问题
2003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李海洋,纪素丽
化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学科素质及情感素质。在素质教育观指导下 ,化学教育的内容要及时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 ,要与其它学科相综合 ,要与社会紧密相联 ;构建化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改革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化学实验三方面进行 ;考评内容及方式要重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核、创造性组织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信息获取处理能力的考核
2003年01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李连根,丁桂珍,谷洪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好坏。目前 ,政治经济学教学质量受社会、学生个人、教材与教师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教学中 ,需要我们真正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处理好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形势迅速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处理好与中学经济常识的衔接关系 ,处理好和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关系 ,处理好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关系 ,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2003年01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张洪斌,贾晓峰
当前大学微积分的教学改革 ,应强调对数学原理和背景的介绍 ,强调微积分的数学建模方法和计算功能。据此提出了以“启发应用意识 ,提高应用能力”为宗旨的一整套教学改革方案 ,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结果证明 :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003年01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陶有俊
论述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开设数据库及应用课程的背景及必要性 ,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 ,介绍了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管理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探索与改革实践 ,为工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2003年01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常万林
结合电工电子实验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特别是“电气实验技术”课程的设置及其教材的使用 ,介绍该项改革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所起的作用
2003年01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职工教育分会课题组
企业教育管理模式可归纳为独立教育集团 (公司 )模式、集团公司下属教育机构按企业化管理模式、企业集团下属教育机构按事业化管理模式 (含准董事会模式、人劳教分权管理模式和人劳教统筹管理模式 )、只设管理机构而无办学实体模式
2003年01期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煤炭职工高中等教育研究会课题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素质本位为特征的职业技能型教育 ;它的培养目标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和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它的课程结构可分为“知识本位”模式、“技能本位”模式和“公共基础 +专业模块 +社会实践”新模式 ;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和行为引导教学方法 ;要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2003年01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魏本浦
学习型企业理论是一种最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 ,其中的“学习”具有特殊的涵义 ,“五项修炼”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基本功 ,创建学习型企业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2003年01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肖仁政
介绍了建立徐州建筑职业学院的成功经验 ;就如何办好高职学院、发展高职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 ,要办好高职学院 ,必须找准定位 ,明确方向 ;探索规律 ,办出特色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推进产学研结合。
2003年01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李振华
就新形势下的新的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及在其引导下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性和具体措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 ,新的教育质量观应建立在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上 ,建立在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个体要求上 ;未来高校当以高效求生存 ,以优质求发展 ,以特色求进步
2003年01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郝临山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之所在。要办出职业教育特色必须有行业的参与和支持。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煤炭工业现代化趋势 ,以办好煤炭特色专业为切入口 ,充分利用学院原有教育资源优势 ,主动依托行业办学 ,坚持校企结合 ,办好特色专业 ,进而办出学院特色 ,适应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003年01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李照普,贝涛,付帅伟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过程性和主体性五个特征。“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在于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学习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等。同时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3年01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杨小青,李骏骑
分析了成人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要根据成人高师学习者的特点及成人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的特殊要求 ,建立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2003年01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徐阿丽,田晓冬2003年01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宗存元,于历2003年01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张宪慧2003年01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佟晶洁,姬金红2003年01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郭雨,杨振坤2003年01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何晓明2003年01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王春香,张永红2003年01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 尹胜利2003年01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刘斌2003年01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张立华2003年01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2003年01期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本刊编辑部
,毛勇2003年01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