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三青,阎国华
台湾通识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也陷入了深深的现代性困惑之中 :整个社会的工具理性霸权使通识教育的功能变得很柔软 ,而台湾通识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价值取向、行为取向的偏失以及形式主义思维。“大学复兴”是对台湾通识教育现代性困惑反思后得出的结论
2003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欧阳玉
高等教育发展观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进行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和制订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面对新世纪 ,我们应该确立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相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促进、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观
2003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孔垂谦
大学从来就是一个社会组织 ,学术性是它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其他学校组织的个性特征 ;大学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都是建立在其学术性之上的 ,大学学术个性的发展是其社会角色完善的前提 ;大学组织发展的实质即是其学术性发展与社会角色完善的统一 ;尊重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 ,弘扬学术精神是大学组织发展的边界条件
2003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李颖
多学科的透视是深化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美国的伯顿·克拉克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和厦门大学的潘懋元教授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选择两书众多观点中的一个——社会学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进行比较 ,以揭示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研究旨趣的差异
2003年02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魏腊云,唐佳和
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透视 ,我们可以看出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就是人们通过改造或变革组成世界高等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而结成的国际间以高深知识为中心纽带的网络关系的交往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时性特征是 :始终都以承认知识的普遍性价值为根本动力 ,以高深知识在大学间的交流为普遍目的。而在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主导力量不同、前提条件不同、价值诉求不同
2003年02期 17-1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吴景松,尹良伟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受到 WTO的教育贸易服务规则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 :全能、集权式的管理职能 ;滞后的管理方式 ;缺少法律制约的管理过程。面对挑战 ,我们应主动转变其管理职能、更新管理方式、建立相应法律法规 ,并转变管理观念 ,做好培训公务员和开发人力资源工作 ,加速推进其自身改革
2003年02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朱湘虹
高等教育质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而是一个多维的、多样化的概念。在高等教育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的对立统一中 ,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以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因为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另外 ,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来看 ,提高质量比发展数量更为重要
2003年02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昝连生
首先讨论了大学管理理念 ,分析了大学中的两种权力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指出了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校院系层级结构及其权责分配的一种方案
2003年02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李晨光
高校的校园文化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学风、校风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和未来。对高校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的校园文化进行了分类和批判 ,并就如何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3年02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王春秋
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和山东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建设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的需要 ,要把山东科技大学建设成高水平的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四个同样重要”,即 :坚持科研与教学同样重要 ;坚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同样重要 ;坚持知识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样重要 ;坚持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与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同样重要
2003年02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刘克利,邓雪琳,姚利民
高等学校的管理对象是具有一定学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学校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分析了以人为本的满意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和满意管理的特点以及推行满意管理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003年02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赵庆年,孙登林
教育产权问题是教育经济领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之一 ,原因是许多研究者认为它是制约我国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发展的根源之一。虽然理论工作者从多维视角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未对现实情况产生较大影响。试图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探讨 ,并希冀从中得到启示 ,其结论是第三部门视野中的教育不存在产权问题 ,现实情况也说明并没有因为产权问题而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
2003年02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田恩舜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政策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主辅结合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初步探讨
2003年02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魏海苓
从理论上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指出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在公共教育资源、收入分配和高等教育机会方面的公平。论述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在现实中表现出来的局限性 ,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03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周建发
,孔令臣2003年02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朱龙艳
大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日益变化的社会中 ,大学教师的角色正悄然发生变化。从大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入手 ,提出了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认为大学教师应该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教育者 ,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者 ,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组织者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者
2003年02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姬红兵
2 1世纪 ,教育被赋予了新的特征 ,教师也必须从传统的角色束缚中解放出来 ,由学习指导者转变为生活设计者、文化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建构者、教材执行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教学者转变为学习者、教学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2003年0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仲兆华
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的特殊群体 ,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 ,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重任。神圣的使命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针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003年02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池忠军,张晓虹
通过分析国内外就业指导的发展史 ,研究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提出需要拓宽和延伸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帮助大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从“就业安置”指导向生涯辅导转变。
2003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陈春萍,乐斌辉
国家观是人们对国家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基于理性的思考 ,对当前政治经济等形势持比较肯定的看法 ,对党和政府现行的大政方针和实施效果有比较认同的评价和支持 ,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了信心 ,爱国主义意识日趋成熟
2003年02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柳娅
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当今社会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 ,也给我们的教育 ,特别是德育带来新的严峻的挑战。分析了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四条对策
2003年02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刘必清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不同的概念 ,创新教育充其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教育观念、手段、方法而己。实施创新教育 ,必将有助于实现大学的目标和大学的理想 ,导引着高等教育工作者向着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正确的航向上前进。但创新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被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所替代 ,因为人们对为实现高等教育终极目标而采取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2003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潘武玲
目前 ,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在影响着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观念层面主要体现为 :不能正确认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不能正确处理创新素质与传授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不能清楚认识不同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在办学实践层面主要存在着师资、课程设置、办学的物资保障、科研和实习基地等问题 ;在环境层面 ,无论是制度环境还是文化环境也都存在着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和因素。最后相应地提出了有利于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对策思考
2003年02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王清,熊志忠
当今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但他们在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修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身心健康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成为其自身素质发展中的障碍。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成才引导进行了一些探讨
2003年02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钱韵
大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要通过设置情景、引发想象和知人论世等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中深的意蕴和强烈的感情 ,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2003年02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李红革,杨继平,向国成
根据分工的差异性特征形成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 ,根据市场细分和比较优势 ,我们把我系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分析执行型上 ,这是面对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双重约束时做出的合理选择
2003年0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郭富平
结合我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 ,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 ,进一步搞好实践教学 ,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办好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关键
2003年02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孙颜红,李军民
课程建设是重要的教学基础建设 ,计算机系列课程的构建与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从加强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谈起 ,围绕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划分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例 ,探讨了搞好课程建设的方法、途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
2003年02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姬兴华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学规律有教学内部规律和教学外部规律两大类 ;教学内部规律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间接性与教学效果的速效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规律 ;教学外部规律主要是以教学为主与全面安排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辩证统一规律、适应社会需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
2003年02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唐根华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出发 ,对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代党的领导集体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之共同性和不同点及其存在原因作了粗略探究 ,进而从问题的一个侧面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这两位时代伟人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所作出的理论贡献
2003年02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胡正强
谢六逸认为大力开展新闻教育、培养新闻专业的高质量人才 ,是改变我国新闻事业落后现状的主要途径。他强调新闻专业人才要有科学、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 ,特别要重视新闻人才道德素质的养成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 ,主张通过新闻学理论的研究来推动和提高新闻教育的质量 ,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活动来唤起社会各界人士对新闻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
2003年02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李真,高颖
科技水平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与国际接轨以及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 ,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则存在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人员偏少、缺少创新意识等问题 ,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据此 ,提出了提高思想认识、促进人才培养、建立奖惩制度、树立敬业意识等对策思考
2003年02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煤炭职工高中等教育研究会课题组
教学督导就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工作的过程和绩效进行调查研究、测量分析及评定 ,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素质体系包括学习素质、创新素质、知识素质、成功素质 ;应建立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建立“双师型”人才资格认证体系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加大改革力度
2003年02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余明亮
当前职工教育培训的“充电热”存在着期望升迁、准备“跳槽”、仅为“应景”等几个误区。针对这种状况 ,要提高认识 ,做到学用结合 ,改进培训方法 ,加强考核
2003年02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王英,任瑞云
从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时弊入手 ,从参加培训单位的自主性、培训部门的严谨科学性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执法严肃性等几个方面 ,论述了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2003年02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张桂芝
学生劳动就业观念 ,对高职教育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如何转变学生劳动就业观念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对劳动就业的作用及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003年02期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李建刚,刘俊民
论述了综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开发以及课程特色要求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综采专业模块组合式课程体系 ,并从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证该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2003年02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陈燕2003年02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顾晓叶2003年02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董淑寰,王登峰2003年02期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王冬梅2003年02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顾克蕊2003年02期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徐峰2003年02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宋冬丽,林小兰,杨远帆2003年02期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王芳2003年02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徐霞2003年02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赵文忠2003年02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