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

  • 试析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及教育思想的异同

    郑易平;龚海林;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及教育思想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与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相适应的;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2007年03期 No.106 6-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隐性知识与大学发展

    张香敏;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大学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快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等能力的发展成为我国大学在竞争中求胜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的隐性知识的概念、隐性知识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剖析,进而得出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2007年03期 No.10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志于学”:求学之基 “不逾矩”:求学之果

    谭华明;张云霞;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志于学”是圣人求学的动机,这是求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求学的基点;“不逾矩”是圣人求学几十年结出的丰硕成果。无“志于学”之恒心,就不会有“不逾矩”之硕果,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007年03期 No.106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中国高等教育要走民族化道路

    宋燕;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理论研究上对西方的过分依附、学术标准的西方化等现象,高等教育自身的民族特色逐渐消失。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要走民族化的道路,以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民族特色,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及在大学内开设关于本土知识课程的问题。

    2007年03期 No.10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教育史论

  • 教会大学的中国化历程及其意义

    米红;李国仓;

    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不是按西方传教士原来的意愿(传教)发展,而是沿着一条既定的线路发展的。为适应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教会大学经历了中国化的复杂过程。在初步探讨教会大学中国化历程内外部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教会大学中国化在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意义,旨在正确认识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

    2007年03期 No.10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近代中国学术自由成因史窥

    陈卓;

    对学术自由的研究,不仅应有横向的国别比较,同时也不能忽视纵向的历史研究。近代中国学术自由之所以能够生长、发展,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从传统沉淀、留学经历、教育独立、教授治校、自由流动、多元办学等多个角度探寻近代中国学术自由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历史,重温近代学人旧事,再现昔日大学风采,并以史为鉴,审视现实,展望未来。

    2007年03期 No.10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大学之道”: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纲领

    孙丽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理念贯穿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古代高等教育的纲领。成均、私学、太学、书院可分别代表古代大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大学之道”理念蕴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

    2007年03期 No.106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历史因素分析

    户翠红;荀渊;

    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考察其产生的因素可以让我们了解在中世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它的成长历程。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不仅得益于具有世俗化倾向的希腊哲学与科学的逐渐重现,而且与城市的兴起有着重要关系。城市的兴起使得市民阶级对世俗知识需求增大,同时由城市兴起而产生的行会制度为教师法团的形成提供了蓝本。在教权与王权斗争的缝隙间中世纪大学获得了发展的良好机会。

    2007年03期 No.106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探索与争鸣

  • 新公共管理范式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高二华;

    从阐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入手,结合高校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角度,探讨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影响,其目的是从中获得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2007年03期 No.10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覃业飞;

    教育质量关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保障教育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针对当前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有效教学质量监控的对策,以期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2007年03期 No.10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ISO9000族标准用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几点质疑

    何绪丽;

    近年来,不管是在实践操作层面,还是理论探讨层面,ISO 9000族标准都开始被引进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但实际上在运用的时候却存在很多可质疑的地方。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ISO 9000族标准并不是高等教育所有的领域都适用,只有市场性强的活动可以按照市场的原则引进ISO质量认证,而学术性强的活动只能按照学术人员的价值判断为基础进行管理。

    2007年03期 No.10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系级管理模式探析

    谢银萍;

    从教师教学工作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寻求一个兼具稳定性、抗干扰性、易操作、公平且有激励作用的系级管理模式。该模式紧扣三个激励因素,以两个不变量为基础,帮助院校管理者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核定和管理,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2007年03期 No.10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改革与发展

  • 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特征分析

    王运宏;白鸿辉;

    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是国家、工程类高等院校包括相关行业、企业关注并积极推进的高技术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分析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特征,有助于厘清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归纳地说,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具有教育性、工程性、市场性、利益性、互动性、文化性、职业性、地域性、创造性等特征。

    2007年03期 No.10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我国大学制度文化建设:问题与发展趋势

    赵观石;

    大学制度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对大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如认识上的误区、官本位倾向、功利化和缺乏人性化等方面的剖析,对新时期我国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2007年03期 No.10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田鑫鑫;张磊;

    通过对我国学位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的探讨,特别是对学位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试图从中总结经验,以期对我国学位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有所借鉴,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2007年03期 No.10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教育博客

  •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博客的教育功能

    谢江平;

    博客的出现使知识的传播模式由传统的教堂模式向市集模式转变,也使知识的真正共享成为可能。同时,博客作为网络公共领域,是民主教育的好平台。因此,对博客这种新型传媒及其教育功能的探讨就显得极为必要。

    2007年03期 No.10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校园文化之博客文化建设探析

    袁利民;

    博客文化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博客为载体,以交流、共享为目的,融合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而形成的一种网络文化。博客在高校校园中的使用和推广还处于初始阶段。高校博客文化的内涵包括:博客的基本文化、博客的自律文化、博客的教育文化、博客的多元文化和博客的时代文化。健康、和谐、自律与创新的博客文化将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2007年03期 No.10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基于博客的两课教学

    焦文铭;

    以博客为平台开展两课教学活动是与时俱进的举措。基于博客在文章发布、信息组织、文章分类、链接功能、内容显现方式和教学全天候性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通过博客讲授基本知识、提出讨论问题、提供教学资源、改革考试方式、精选学生作品来进行两课教学。目前博客教学仅是两课教学的一种补充,既不能取代课堂教学,也需要在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形式上进一步完善。

    2007年03期 No.10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教育经济

  • 基于高校非营利组织特征谈高校成本计量的约束及对策

    李强;相二卫;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非营利组织特征对高校成本计量产生约束。从探讨高校成本及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原因,并从非营利组织视角研究了高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的非营利组织特征对高校成本计量的约束,最后针对这些约束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2007年03期 No.10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变化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任修霞;应若平;

    湖南省近年来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呈如下变化趋势:地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中央所占比例逐年降低;在一般来源结构中,学杂费比例逐年上升,财政预算内比例逐年下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成本分担理论与能力支付原则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理论基础,国家政策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007年03期 No.106 68-6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比较教育

  • 日本的大学排序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文兵;

    日本的大学排序是其大学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长,但是在价值取向和操作方法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值得我国大学排序的实践者们所借鉴。

    2007年03期 No.106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从科技教育的滞后看17、18世纪英国古典大学衰败的原因

    刘芳;

    17、18世纪英国古典大学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衰败,对其衰败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从表面上看科技教育发展的滞后是由于古典大学对科学发展的忽视造成的,而从分析科技教育发展的滞后现象入手就会发现,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应是由当时的绅士文化传统以及由绅士文化传统所决定的绅士教育造成的,因此得出绅士文化传统以及绅士教育是导致英国古典大学衰败的重要原因。

    2007年03期 No.10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德育创新

  •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路径设计

    郑洁;徐仲伟;

    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也是思想舆论斗争的新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的更新,更是从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全方位拓展和创新。分析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基本思路和有效途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对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03期 No.106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非德育学科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德育缺失的思考

    岳晓光;

    当前高校中非德育学科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出现严重的德育缺失现象,德育问题引起强烈关注。强调专业课教学是德育渗透的载体,是对大学生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研究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实现高校全过程德育目的。

    2007年03期 No.106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试论中国传统德育中的勇敢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龚成;

    勇敢之德一直为古代思想家所推崇,勇敢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人们刚健进取。古代思想家对“勇”给出了“知死不辟”、“率义”、“改过”的一般规定性,并依据勇的性质、程度等对其进行了分类,阐明了“勇”与“礼”、“智”的关系。弘扬中国传统德育中的勇敢精神对促进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03期 No.10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人才培养

  • 主体间性视阈中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兼议“导生制”

    宋国英;

    自我的构成与非个体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处于一种同构的关系。师师、师生和生生等三个类别主体间关系,尤其是生生间的充分交互关系,构成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导生制是主体间性思想在高校德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引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新模式,同时提供了高校德育改革的一种新思路。

    2007年03期 No.106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高校大学生求学满意度调查

    李珂;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生求学满意度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开展对大学生求学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分析、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并把满意度调查结果运用到高校教育管理与教学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2007年03期 No.106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上海地区高校专业重复设置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张雪;唐安国;

    通对上海地区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重复设置率高的专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是,专业重复设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解决高校专业重复设置而带来的就业问题,既要调整好已有的专业的设置结构,又要把握专业发展变化的新动向;既要靠高校主动自我调整适应,又要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2007年03期 No.10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江西煤炭职业技术人才应急培育对策

    彭志刚;周蔚宇;

    20世纪90年代煤炭行业的不景气以及1998年撤销行业管理部门,给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生源和体制上的双重困境。矿难频发的背后是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基于现状,建议通过扶持煤炭职业院校、重建与企业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出台人才培育应急方案等来解决。

    2007年03期 No.10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石伟芬;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应该追求其自身的真实、客观、公正、公平,不能成为大学生不正当竞争的工具。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是社会不良习气在考试领域内的反映,考试作弊从人群、手段、形式等方面出现新的特点。因此,从主观原因及社会历史原因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03期 No.106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课程建设

  • 大学课程改革的女性主义批判

    王珺;

    女性学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介入大学课程领域的新建树。女性主义学者希望通过建立以女性学课程为媒介的研究和教学机构,使被边缘化甚至隐形化的众多与女性有关的问题纳入课程体系,改变大学课程文化的男性权威形象,为女性融入高等教育体系,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体,提供一个重要的知识基地和平台。

    2007年03期 No.106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

    何侃;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特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005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在特色课程开发建设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构建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评价等进行了全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了全方位实现该课程建设的目标、最终打造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一流精品课程,提出了完善该课程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具体策略。

    2007年03期 No.106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构建课程体系新格局 深化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蒋荣立;郑菊花;

    “无机与分析化学”目前是工科学校化学化工及相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结合实际情况从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改善实验教学资源与环境等几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07年03期 No.106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教育广角

  • 网络技术与高等教育的传递方式

    赵明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高等教育带来变化。任何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都是对人们获取数据、信息和知识方式以及过程的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将改变教育与信息的提供方式、互联网与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与教育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从而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2007年03期 No.106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论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

    陈兆利;

    当前,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体系中,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作用重视不够。从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角度入手,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提出应在数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确立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相互融通的新教育价值观。

    2007年03期 No.106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民族音乐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价值研究

    张少君;

    在大学生中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人才成长的园地和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运用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民族音乐在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进取中的价值作用。

    2007年03期 No.106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浅析

    张雪梅;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倦怠已从个人问题延伸为群体与制度问题。研究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探讨职业倦怠的成因,特别是针对职业倦怠提出应对的策略意义重大。因此,正视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不仅是提高图书馆员生存质量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2007年03期 No.106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短文精粹

  • 建立大学“内在活动逻辑”与“所有关系”协调的管理制度

    王长乐;

    大学在产生之初的所有权虚置形态,使后来的公立大学也循例秉持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方式,亦即认同大学自治的方式,保证了大学管理方式与内在活动逻辑的一致性。我国在建国后实行的政府直接管理方式,存在着使大学机构行政化及行政积弊无法消除的困难。遵循大学活动逻辑,使大学的管理体制符合大学活动规律,是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和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2007年03期 No.106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与学术制度创新

    马廷奇;

    学术制度与创新文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学发展和学术创新活动。实践中大学学术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泛化以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助长了学术上的浮躁情绪和实利心态,通过学术制度创新培育创新文化是当务之急。因此,学术制度创新必须倡导学术文化,有利于大学学术发展,体现学术创新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2007年03期 No.106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正>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9个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一级学科,50个博士点,96个硕士点,61个本科专业。学校共有教职工3000多人,其中教授207人,副教授341人,博士生导师160人,硕士生导师311人,先后有5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03期 No.106 12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