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解读

  • 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品牌塑造

    胡长贵;

    大学品牌的内涵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维度,体现了大学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大学品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内涵是对大学核心价值的深化和升华。大学品牌建设就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大学品牌建设应重点放在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理念、塑造学校形象、优化人文环境、建构大学制度等方面。

    2008年01期 No.11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文属性

    王鲜萍;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2008年01期 No.110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改革与发展

  • 我国高等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蒋家琼;卢宇;

    着重就学者们对我国高等科学教育发展的规模是否适度、我国高等科学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高等科学教育如何发展的研究进行梳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这一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的四个方面,以期对我国高等科学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从而探索我国高等科学教育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

    2008年01期 No.110 12-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综述

    杨超;刘六生;冯用军;

    高等教育区域均衡是针对目前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日益突出而提出的,是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全新认识和追求公平的重要体现。当前国内学者主要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均衡的内涵、衡量指标及方法、影响因素、解决对策、区划和区域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互动协调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对很多问题的探讨还停留在对基础教育均衡研究的借鉴,没有建立起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的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体系。

    2008年01期 No.110 15-1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公立高校负债办学的负面影响及防范

    肖俊茹;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教育经费的筹措体制走向多元化,负债办学在我国逐渐由"星星之火"演化为"燎原之势"。高校负债办学缓解了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不切实际地过度举债也给高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阐述高校负债办学的表现及负面影响入手,解析负债办学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规避的建议和措施。

    2008年01期 No.11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博士文苑

  • 指向与价值观:现代大学组织设计

    胡仁东;

    在复杂的大学组织内部,大学组织设计指向什么以及设计主体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实现其在当下的使命是人们始终关心的问题。现代大学组织设计的指向体现在: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推动科学研究,促进学术发展;服务社会,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公平、能力、自由和责任价值取向反映出一个合理的现代大学组织设计的价值体系。指向与价值体系为"怎么设计大学组织"给出了一个参考框架。

    2008年01期 No.11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转化式领导理论与高校管理范式的转型

    刘义;

    转化式领导理论产生于权变理论之后,弥补了权变理论施之于教育领导实践时出现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者们更多地将转化式领导置于教育组织背景下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转化式领导理论将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作为领导的基础,并对组织成员关系进行重构,因此在实践上有利于改善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校组织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

    2008年01期 No.110 26-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试析我国大学定位的主体

    杨黎明;

    根据已有的关于大学定位主体的研究分析,大学定位是大学的自主定位。世界大学管理趋势、我国大学的实际以及大学校长自身优势与权力等均表明大学定位的主体实际上是以校长为主的大学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大学定位的主体,大学校长要从"职务校长"中解脱出来,走职业化的道路,要在大学定位过程中注重群体的力量,要具备相关的大学理论知识。

    2008年01期 No.11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校长论坛

  • 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马建;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必然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借助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充分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功能,是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问题。因此,发挥学科和人才的独特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养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是高校应尽的职责,也是高校的优势,更是其办学的落脚点。

    2008年01期 No.110 31-3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坚持创新 推动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王少安;

    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高校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大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近几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致力于理念、机制和科技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型大学建设进程。

    2008年01期 No.11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教育评估

  •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政府的角色转变

    黎军;闫迎春;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显著特点是政府控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必须是适当的、合理的。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中政府的职能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传统的控制职能向以服务为理念的服务职能转变,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8年01期 No.11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定位:日本的经验

    张喜梅;蔡浩林;

    在各国而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控制的评估模式难以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职能明确,与高校、社会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为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2008年01期 No.11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日本高等教育“双重结构”评估机制的实施与启示

    马彦;

    日本双重结构评估机制即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内部评估质量系统关注的是生源的输入和教学科研过程的运作,外部质量评估系统保证的是学校的输出结果,内外部评估共同监控教学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这些为我们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服务社会的质量意识、公正公平的教育原则、长期有效的监控制度等方面提出很好的借鉴。

    2008年01期 No.110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教育史论

  • 近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学院”略论

    邓小林;

    近代中国的独立学院,出现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对独立学院的设王进行了相关的政策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各独立学院的行为却往往逸出政策之外。同时,尽管近代社会办学条件艰苦,但是,各独立学院仍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这些成绩对于今日独立学院的办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2008年01期 No.11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由仿日转向仿美的原因探析

    马娟;周川;

    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在清末主要仿日本模式,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转向仿美国模式。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杜威访华的影响、留芙归国学生的作用、"二十一条"的负面效应等几个方面。这一转变,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有重要意义。

    2008年01期 No.11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英国高等教育演进中的政府角色变迁

    罗泽意;宁芳艳;

    伴随着英国高等教育的演进,英国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角色也几度变迁。探讨英国高等教育演进过程中政府角色的变迁过程,认为高等教育职能的扩展、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是英国高等教育演进中政府角色变迁的三个主要原因,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迪。

    2008年01期 No.110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德育创新

  • 数字德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走进虚拟世界的前瞻选择

    吴太胜;陈娅;

    数字德育是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集传统信息与现代技术、虚拟空间与现实环境于一体的开放、平等的道德教育新模式。数字德育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空,改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要强化数字"阵地意识",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覆盖面,实现思想教育的个性化和现代化。

    2008年01期 No.110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高校“无缝隙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其导向

    李和民;林绍雄;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提出创新高校"无缝隙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坚持目标导向、整合导向、对象导向、结果导向等四个方面。

    2008年01期 No.11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从心理逆境和网络成瘾看大学生逆商教育

    金自如;金自康;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逆境层出不穷,与之相应的应对方式却令人堪忧。有的采取一种极端的自伤或伤人的方式‘有的终日陷入"无聊"、"郁闷"的旋涡不能自拔;随着网络的普及,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网络中寻求压力释放的途径而形成网络成瘾。面对这样的现实,对大学生实施逆商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2008年01期 No.110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教育管理

  • 国外私立教育管理及其启示

    潘峰;杨克瑞;

    各国的私立教育管理体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其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发展与追求利益的结果。在对美国、英国、日本的私立教育管理现状及特点考察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总结出对我国民办教育管理的启示。在政府管理方面,要做到完善法制、管放有度、加强监督;在民办学校方面,要提高质量、加强内部监督,坚持特色办学;在社会方面,要参与监管,加强联系,促成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

    2008年01期 No.11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顾客关系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铁华;张金锁;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真正理解顾客关系管理(CRM)中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必须将工作重心从"学生管理教育"拓展到"促进学生发展"上来,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了解学生这一特殊的顾客群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平等和双向互动的新型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通过对顾客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内容及核心思想的介绍,以及时高校学生管理应用顾客关系管理应做好的基础工作的分析,提出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顾客关系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2008年01期 No.11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教育价值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类型与模式解析

    方跃平;吴松;

    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价值澄清、价值引导和价值追求的过程。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因教育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不同类型与模式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和结果是迥异的。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人自身,一切教育创造性的活动最终只能是对"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增进。

    2008年01期 No.110 72-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高校科研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其对策

    钞秋玲;李秀岭;郑庆华;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能力创新的源泉与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之地。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科研不断取得进步并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依然很低,这严重阻碍了高校科技成果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为此,通过对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剖析后,提出了改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2008年01期 No.11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保护与知识分享

    王丽丽;张亚晶;

    隐性知识保护机制是对内部成员所拥有的可以显性化并且能够分享的那部分知识进行保护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建立相应的知识所有权制度鼓励成员进行知识分享。隐性知识保护与知识分享并不矛盾,而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对于高校科研团队明确并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对其科研创新和知识产品的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从团队制度、组织和文化三方面协调两者的关系。

    2008年01期 No.11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国外基于国家主导的科研评价制度述评

    丁宇;

    进入21世纪,科研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大量资金投入到科研活动中,人们迫切要求提高科研质量并且对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进行问责。世界各国从国家层面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建立科研评价制度,以实现大学和科研机构良性的优胜劣汰。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国家评级模式、科研经费分配挂钩模式以及混合模式三种科研评价制度。通过分析这三种基于国家主导的科研评价制度,以期时我国完善科研评价有所借鉴。

    2008年01期 No.11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人才培养

  • 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意义、引导与反思

    宋凤宁;

    面对社会和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急需打破传统的"授受型"课堂教学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行动中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充分发挥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008年01期 No.11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之思考

    谭云亮;刘鲁萍;华永芳;刘伟韬;

    矿业工程是一个艰苦行业,其工程硕士的培养应当本着一切方便学生与企业合作,尽最大可能到企业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制度、教学管理与监督上严格把关,特别是论文质量实施预答辩与修改内容报告制,确保论文质量,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级合格人才。

    2008年01期 No.11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变迁及其意义

    黄嘉;曾山金;

    近3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迁,从培养模糊宽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转换到培养清楚实际的"高技能人才"。结合文献资料,从多个视角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变迁的意义所在:有利于填补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口,有利于优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加速青年人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就业导向。

    2008年01期 No.11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比较教育

  • 美国高校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许书萌;蔡敏;

    在跨学科的知识与技术整合已然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共同趋势及各国高校教学发展方向的背景下,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我国高校跨学科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对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跨学科研究项目"提出的三个跨学科教学策略的阐述,探讨我国高校在进行跨学科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8年01期 No.11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及其对中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启示

    樊凌衡;

    "肯定性行动"计划是美国政府为了消除少数民族和妇女等弱势群体在就业和教育领域受歧视的现象,改善少数民族和妇女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实施40多年来,对美国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分析其在美国高等教育内的措施、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对于我国制定教育公平方面的政策具有启发意义。因此,从分析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存在问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的建议。

    2008年01期 No.110 98-10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日本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特点及启示

    闫晶晶;

    日本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特点是:招生单位在科目设置、命题和考试组织上拥有较高的自主权;考试内容与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要求紧密相联。据此。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作得出的启示是:考试自主权可适当由各招生单位把握;考试内容应加强与学习要求之间的密切度,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

    2008年01期 No.110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院校研究

  • 崇术重用 服务地方——一般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院系办学目标定位的思考与探索

    杨忠泰;

    作为担负大众化教育重要任务的一般地方高校,应根据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生源质量、新时期社会对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大量急需及自己所处的区域位置等方面,坚持"崇术重用、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定位,按照"大实践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008年01期 No.110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试论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构——以英国为例

    吴蔚青;杨红荃;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通过对英国大学现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范例研究,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新构建,强调学校应在自律的基础上,重视外界对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机介入,整合吸纳社会公众和中介组织的评价信息,以实现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和创新。

    2008年01期 No.110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刍议地方高校人才引进预测与规划

    苏海林;俞杰龙;杨国勇;

    地方高校要进行人才引进规划,必须做好人才需求预测,为此必须明确高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目标,拟定科学的学科梯队规划,提出人才引进的实施计划。运用定量分析扣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才能为人才引进的规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8年01期 No.110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高职教育

教研天地

  •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

    秦忠诚;蒋国安;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主要依据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剖析、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教育部规定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项目研究的内容、目标、教改思路及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该项目创新点多,效果好,具有在其他学校同类专业中推广的价值。

    2008年01期 No.110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炎;罗学科;王侃;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到在规模发展的同时,更注重提高质量。在新的背景下,探索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北方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多层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内容进行探索。

    2008年01期 No.110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综合论坛

  • 核心期刊概念的演变与作用

    耿正萍;

    首先在对国外核心期刊概念的产生过程和理论研究的系统介绍中阐述"核心期刊"避选的理论基础——文献计量学的三大理论;其次对我国近30年来核心期刊研究概况的分析,将我国"核心期刊"的研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移植期、发展期、成熟期,并昭示出各个时期的核心期刊概念的概况;最后阐述研究核心期刊的意义之所在。

    2008年01期 No.110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普而广 合而治——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普及与发展

    胡殷悦;

    作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类型多样的影视作品已成为各种文化交融、传播的核心艺术媒介;相应地,影视艺术教育已成为衡量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准。普及影视艺术教育是提高大众文化素养的捷径,是提高影视创作整体水平的良策,是推动相关产业良性循环的根本。全面普及和发展影视艺术教育,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影视教育体系。

    2008年01期 No.110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构建创新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

    石金峰;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基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日趋显著的基础和生力军。构建创新型大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科技创新。

    2008年01期 No.11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复归与超越:大学的适应与调节机制探析

    马晓春;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很多曾被否定的教育理念和活动,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沉寂后,重新得到认可和重视,回到了实践中。通过分析这些复归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发现大学之所以能存在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对社会的适应和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

    2008年01期 No.11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征稿启事

    <正>《煤炭高等教育》是一份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的教育类专业学术期刊,设有"教育基本理论"、"改革与发展"、"院校研究"、"高校管理"、"教育与经济"、"教育史"、"教育思想"、"校长论坛"、"博士文苑"等栏目,内容涉及面广,面向全国征稿。稿件要求如下:

    2008年01期 No.110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