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

  • 落实质量工程 构建和完善本科教学工作新体系——河南理工大学的实践

    邹友峰;周英;赵俊伟;范如永;

    质量工程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推出的重要举措。高校要落实好质量工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制度,并大力参与国家教育质量平台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008年02期 No.11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管理体系研究

    李国强;李学峰;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现阶段的大众化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针对大众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高校管理体系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够得以健康、顺利地发展。

    2008年02期 No.11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论战略家型的大学校长

    张晓慧;

    战略家型校长的出现,是大学推行战略管理的呼唤。大学战略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领导者尤其是大学校长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能否实现从传统角色到战略家型校长的角色转变,是否具备战略家型校长的素质能力。战略家型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能在于能否凝练办学理念、做出有效的战略决策、组建战略团队、推进战略评估和反馈等。当前我国应从制度上入手构建战略家型大学校长的培养与生成机制。

    2008年02期 No.111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高校与政府关系发展趋势研究

    熊春林;黄正泉;李孟辉;

    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关注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集中体现在自治与控制这一对矛盾中。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要实现我国高校与政府的协调发展,必须实现政府对高校由从严格控制到有效调控的转变,使高校的自主办学权与自我约束力得到增强,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2008年02期 No.11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

    于志勇;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优先发展教育。人力资源发展的状况与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规模及质量状况。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推动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方面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而这种开发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高等教育。

    2008年02期 No.11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理论解读

  • 论学习自由思想中的教育要素

    翁波;周清明;

    学习自由思想自19世纪初在柏林大学产生以来,一直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主题。践行学习自由思想不但需要制度性的方式而且还需要各种教育要素在其理念导引下相互连接构成系统的教育形态。学分制是实践学习自由的制度保障,自主学习是实践学习自由的学习方式,大学生是实践学习自由的学生主体,它们共同构成实践学习自由思想的教育要素。

    2008年02期 No.11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教育在于释放人的创造性——基于后现代思想的认识

    李云鹏;

    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现代教育和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于现代教育观对人性幽暗的判断的先天不足,造成了现代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极大遮蔽。而后现代思想积极张扬人的个性,解放人的主体性,是对人的又一次思想启蒙:人是创造性的存在、人是精神的成长、人是开放的无限、人是独特的个体、教育成就创造性的人。后现代教育释放了人的创造性。

    2008年02期 No.11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博士文苑

  •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需求因素的耦合机制研究

    曹玉玲;渠继生;

    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实际上是高校、大学生、社会三方需求的叠加过程。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和完善教育良性循环模型,有效地调节这三方的主体需求,形成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互助互利、资源共享的良性耦合,可以提升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优化教育体系中主体需求结构,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适应性。

    2008年02期 No.111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大学:国家精英的加工厂

    王红梅;张帆;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远没有达到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目的。即使在标榜民主、平等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公平的表象下依然存在着教育机构的等级制,而位于等级制塔尖的所谓精英教育机构始终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本文主要探讨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精英教育机构方面存在的异同。

    2008年02期 No.111 34-3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师资建设

  •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其重建

    黄平;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以崇高的宗旨、共同的目标、学术的纽带、互益的效果、纯洁的性质为其主要特征。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消极现象,重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应从确立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引导师生加强课堂内外的交流与接触、改革现行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业绩评定制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

    2008年02期 No.11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工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徐淑玲;

    一般工科院校需要研究社会的需求,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与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改善,教师是关键,要密切围绕"工程"、"应用或实践"打造一支与培养模式、目标要求相适应的高水平的、具备工程教育能力素质的师资队伍。

    2008年02期 No.111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

    陈玉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高等学校作为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对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年02期 No.111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高校管理

  • 高校教育职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于海琴;陈建文;

    提高办学效能是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的教育职员绩效管理存在内容单一、标准模糊和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基于胜任力的行为绩效管理,是适合高校职员工作特征的管理方式,因此研究、构建高校职员的行为绩效管理体系是高校职员管理的关键。

    2008年02期 No.111 44-4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试析我国“学生评教”研究的路径及未来走向

    王若梅;

    首先对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认为我国"学生评教"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集中于"学生评教"的可行性、信度与效度等方面,二是在于如何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等方面;其次,进一步展望了"学生评教"研究的未来走向,认为未来该领域研究将重点集中于"学生评教"的制度构建、指标体系等方面。

    2008年02期 No.11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问题与对策: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郭新丽;杨红;宁波;陈慧;屈琳琳;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滞后是目前制约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人才培养机制、学术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实现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既是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2008年02期 No.111 51-5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我国高校教学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述评

    倪宏昕;苗苗;夏晓雷;

    高校教学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成为理论界和高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督导人员的地位与作用、素质要求及遴选、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研究方法不丰富、研究视角不开阔,研究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重点突出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研究范式,构建教学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基本理论。

    2008年02期 No.111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人才培养

  • 人格自我实现——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自救

    赵文永;魏世英;刘静;

    转型期的社会价值观由单一走向多元。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引入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增大。提升思想修养,塑造健康人格,促使大学生人格自我实现,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危机的自救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02期 No.111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虚拟社区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黄李凤;

    在信息化时代,虚拟社区具有跨地域性、社会互动的开放性和群体成员的自治性等特点,这对大学生的主体能力、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三方面的主体性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应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使其在网络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2008年02期 No.11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姜慧;

    结合苏北地区建筑工程管理实际,进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从改革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等,逐步形成"常规教学与强化训练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08年02期 No.11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教育与经济

  • 大学生失业成因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张辑;

    加剧我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原因:有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快、学科层次结构失调等供给因素;也有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聘用单位的歧视性行为等社会因素;更有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等主观因素。因此,有效缓解大学生失业问题必须从高等教育本身、大学生本人和社会就业环境与政策上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措施。

    2008年02期 No.11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我国公立高校巨额银行贷款问责

    丁琳;

    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我国部分公立高校巨额贷款浮出水面。公立高校如何还清贷款成为热门话题。谁制造了规模如此巨大的高校贷款"黑洞"?谁将为债务买单?问责高校、政府和银行势在必行。显然,高校贷款中三大主体行为规则失范是今日"债殇"的根源,厘清三方责任,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更有利于规范未来行为。

    2008年02期 No.11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解析

    韩天雪;

    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1999、2004、2007年接连出台的三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贷款性质、贷款主体及还款责任、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利息、风险补偿金、贷后管理等7个方面存在差异。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配套措施来解决。

    2008年02期 No.111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区域性差异合理吗?——与反对中国政法大学改革者商榷

    征玉韦;

    现行高考招生名额分配方式有地域歧视之嫌疑,实质上侵犯了人们的平等受教育权,侵害了教育公平。相关改革方案的不足也成了一些人维护现有招生制度的把柄。反对改革者的观点主要受片面的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地域优越论、产品与交换理论所制约。其错误的思想特征表现在:违背了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地方保护思想严重,片面理解共同富裕,没能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不符合世界潮流等。

    2008年02期 No.111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大学与文化

  • 和谐文化建设之大学文化责任研究

    曹洪军;

    大学文化内涵丰富,大学文化所体现的和谐性与包容性、先进性与前瞻性、批判性与创新性足以证明:大学文化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起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任。大学文化理当承担起传承和创新中华和谐文化、示范和引导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式、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等具体责任。大学文化要完成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责任,需要有大学内外部必要条件的支撑。

    2008年02期 No.111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由大学组织文化“场效应”反思大学精神的失落

    李灿;

    大学在变迁与演替中凝聚生成了自己特有的组织文化,大学精神则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大学组织文化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在组织文化中引入物理学中的"场"概念,把组织文化的作用虚拟为一种场的作用,即组织文化场,再从"场"的角度来反思和梳理大学这一特殊组织的文化精神,探寻可能的建构措施。

    2008年02期 No.11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古代大学的性格

    刘爱生;

    大学的性格是指大学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态度与作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性之和。古代大学是多重矛盾性格的复合体:单纯而又孤高,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软弱而又倔强,开放而又保守。大学的性格决定大学的命运。古代大学性格上的缺陷让其无法走出历史的阴霾,但其求知、求新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2008年02期 No.111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德育创新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特点及对策思考

    范军;刘静丽;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总体上来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动力是其接受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问卷调查分析,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特点,找到思想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契合点,发挥好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双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08年02期 No.111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评价方法与德育课程实效化关系研究

    赵锐;胡炳仙;

    建立科学的德育课程评价方法是提高德育科学化与实效化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德育课程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两类。运用课程评价方法,必须注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信息收集工作与学生参与平台工作,必须处理好德育评价与学生素质综合评估的结合。

    2008年02期 No.11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比较教育

  • 从美国高校学生生涯辅导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王惠;

    生涯辅导起始于美国,先后经历了职业指导、职业选择辅导、生涯辅导这一系列的演变,现在作为一种关注个人生涯发展的全新的理念,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职业指导阶段,生涯辅导之路任重而道远。文章在简要介绍了美国生涯辅导的特点和我国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之后,就如何在我国构建生涯辅导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

    2008年02期 No.11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英美日三国高教决策咨询制度及其借鉴

    黄建雄;高娟;

    高教决策咨询制度是实现高教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英美日等西方高等教育强国都建立有完善的高教决策咨询制度,表现在咨询机构、咨询报告、咨询报告的影响力等各方面。考察和分析英美日三国的高教决策咨询制度对重建我国高教决策咨询制度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2008年02期 No.11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国内外择校问题研究综述

    李海燕;

    通过对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阐述,提出在我国择校收费是由历史与现实两方面造成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择校问题的认识褒贬不一。择校问题的研究现状表现为:认识逐步多元化,但理论研究不深;对解决择校措施研究的可行性小,择校问题远没解决。有关择校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2008年02期 No.11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大学生就业

  • 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启示

    何侃;顾雪英;

    依据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状况及成因,探讨其职业自我效能形成与发展方面四大因素的影响;提出提高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策略,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求职心理与行为的引导;指出在当今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中,职业自我效能理论有很强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应用前景。

    2008年02期 No.111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导向的实证研究

    许红华;黎增;刘延杰;姜丽丽;

    本研究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以及较为严谨的数据分析,试图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整体要求,以便引导大学生在校时有的放矢地学习,减少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情况的发生。本研究以美国著名职场研究专家Bill.Caplin的研究形式与成果为基础,采用二次量化的量表形式,并利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分析了大学生及高校应采取的对策。

    2008年02期 No.111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教研天地

  • 经济学教学本土化问题研究

    温晓慧;

    经济学是国内外所有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应结合经济学教学实际,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同时就经济学教学内容,经济学教材、经济学案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如何做到本土化进行研究,以期能使经济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008年02期 No.111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出路

    王克强;王海啸;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各高校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内容到方法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深化改革的出路和对策。

    2008年02期 No.111 116-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赵立华;陈海燕;

    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表明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高等院校应该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构建一个将实践教学贯穿其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2008年02期 No.11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赵颖;姜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信息技术革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是文化基础教育,也是人才素质教育和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实施分类、分层次的教学改革。

    2008年02期 No.111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基于阶段性目标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

    王贵荣;李树刚;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教育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形成以开题报告制度、二次答辩制度以及阶段性检查验收制度为主体的阶段性目标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2008年02期 No.11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论大学创新团队的增效机制

    肖云龙;张婷;

    大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举措。在建设大学创新团队的实践中,目前人们似乎更注重创新团队数量的拓展,而对创新团队增效机制的研究还缺乏认真的关注。在建设大学创新团队的实践中,明确的共同愿景是创新团队聚合增效之基,达成心理契约是创新团队耦合增效之力,提倡头脑风暴是创新团队激智增效之道。

    2008年02期 No.11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微观研究动态综述

    罗兰;

    高等教育微观研究是较少受到高教界同行关注的领域。从研究内容及研究角度对1997年至2006年近十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高等教育微观研究的论文进行简要地分析与评论,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内高教微观研究已呈现出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日益重视决策、政策与规划研究;关注在较高层次上和多层面上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问题;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体系建设工作;高教领域高科技建设与基础性研究工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02期 No.11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中国矿业大学高教所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2008年02期 No.11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