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爱良;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过程中,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有其各自的利益选择和追求。这种利益选择与追求的差异决定了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关注的重点不同。政府的关注点集中在制度生存,以期实现设计目标;社会的关注点聚焦于制度实施的社会效应;高校的关注点放在制度的响应;学生的关注点着力于制度的公平。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关注实质上是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2010年01期 v.28;No.12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陈大兴;马焕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因自身扩大规模建设而产生的负债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政府投入不足,高校又无自有资金的情况下,积极发挥高校自身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置换作为一种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方式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其对高校的影响也是非线性的,并且在其背后还蛰伏着很多难以化解的矛盾。因而,高校土地置换的评价研究将有助于负债问题解决的进一步深入和明晰。
2010年01期 v.28;No.122 16-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杨遇春;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被动的、服从分配的就业观念;主动的、注重经济利益的择业观念;强调竞争性、务实性的择业观念。从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的30年变迁进行分析,有助于理清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观念。
2010年01期 v.28;No.12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黄姣华;
认识论支配、政治论服从是符合高等教育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认识论哲学的坚守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是高等教育场域存在的根本。另一方面,政治论哲学遵循的是场域的客观关系结构,是高等教育场域存在的形式,必须接纳政治论的服从地位,树立为国家政治、经济服务的理念等。
2010年01期 v.28;No.12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李超;张立杰;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和延伸性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逐步实施,高等院校的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提高复原力,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科技服务意识。
2010年01期 v.28;No.122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张炜;
为了解研究生资助新机制下研究生的付费意愿和资助需求,通过对武汉地区的四所高校进行了调查问卷,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了硕士研究生付费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和资助需求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付费意愿的因素依次是学生家庭的年收入、就读专业、放弃的机会成本、就读学校和父亲户籍所在地。对此,我们的研究生资助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在提供"充分灵活的贷款"、"公正公开的体制"、"必要的科研资助"、"对弱势资助倾斜"和"相关的咨询服务"五个方面进行协调和完善。
2010年01期 v.28;No.12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孙冬梅;梅红娟;
本文从学科划分、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四个方面比较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香港高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培养目标更具社会亲和力,课程设置以人为本、灵活性高,课程内容与要求上体现出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关注。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体系不同,应各取所长,相互借鉴。
2010年01期 v.28;No.12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黄宝菊;
研究生就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以及其它就业人群的冲击,其就业优势正逐步丧失。关注以往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因素及对策研究上,很少有学者涉及在其就业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学科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因此,在小范围内进行访谈,期望能对硕士研究生就业中的学科文化差异做简单探讨。
2010年01期 v.28;No.12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曹艳丽;
硕士新生在入学之初,面临着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本文在对硕士新生进行分类的前提下,找出存在于硕士生转变阶段的特殊问题和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硕士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2010年01期 v.28;No.12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蒋洪池;朱慧;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对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的实证分析,认为人性化的管理使命、法制化的管理政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现代化的管理预警机制是其现状的主要特色,探索这些特色对我国高校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0年01期 v.28;No.12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王作权;张仲谋;
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极具特色的一轨,办学特色鲜明,享誉法国内外。高水平、专门化、规模小的精英教育,且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以巴黎理工学校为代表的大学校的办学特色。国家干预、自治传统、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是大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成因。研究法国大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其成因对于我国大学形成办学特色具有借鉴意义。
2010年01期 v.28;No.122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胡世君;赵叶珠;
曾经带给德国无限光荣与辉煌的德国高等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困境重重,与世界其它国家不相通的学位制度问题更是令德国焦头烂额。借助于博洛尼亚进程这一契机,德国发起了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次史无前例的革命。从新增专业的数量上来看,稳步增长;从各州的改革状况来看,可谓是齐头并进;从各类高校的实施效果来看,进步显著;从留学生数来看,也在逐步增长。
2010年01期 v.28;No.12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周婷;朱海艳;
日本贷学金建立在公平原则基础上从贫困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而中国是兼顾贫困家庭的优秀大学生和非贫困家庭的优秀大学生,虽然两国对公平的侧重点不同,但高等教育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公平性发展的完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日本贷学金的借贷程序和贷学金的回收制度对健全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0年01期 v.28;No.12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戴艺萌;
韩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这与韩国在发展过程中强调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并根据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的策略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探索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高等教育,以期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10年01期 v.28;No.122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姚冬梅;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其过程即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并对人全程关怀的过程。从人学的视角对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人是一种动态生成性的存在、一种独特性的存在、一种创造超越性的存在和一种完整性的存在;理解人的本真含义,重视人的意义追寻,引导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即"成人",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2010年01期 v.28;No.122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甘雄;金鑫;
道德教育与和谐人格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和谐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倡导审美化道德教育,利用隐性道德教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建构功能,构建"引导—陶冶—学生自主体悟—内化—成就德行"的生活道德教育机制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的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2010年01期 v.28;No.12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许世梅;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指出了态度如何改变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该模型,要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须从自身可信度和吸引力、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环境、学生心理特点四个因素出发,内外兼修,增加可信度,提高吸引力,塑造良好形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环境中适当使用"分心"、"强化"方法来达到对学生学习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有的放矢。
2010年01期 v.28;No.12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