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

  • 基于利益选择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四维聚焦

    李爱良;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过程中,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有其各自的利益选择和追求。这种利益选择与追求的差异决定了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关注的重点不同。政府的关注点集中在制度生存,以期实现设计目标;社会的关注点聚焦于制度实施的社会效应;高校的关注点放在制度的响应;学生的关注点着力于制度的公平。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关注实质上是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2010年01期 v.28;No.12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高校土地置换的逻辑制约与平衡

    陈大兴;马焕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因自身扩大规模建设而产生的负债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政府投入不足,高校又无自有资金的情况下,积极发挥高校自身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置换作为一种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方式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其对高校的影响也是非线性的,并且在其背后还蛰伏着很多难以化解的矛盾。因而,高校土地置换的评价研究将有助于负债问题解决的进一步深入和明晰。

    2010年01期 v.28;No.122 16-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的30年变迁

    杨遇春;

    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被动的、服从分配的就业观念;主动的、注重经济利益的择业观念;强调竞争性、务实性的择业观念。从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的30年变迁进行分析,有助于理清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观念。

    2010年01期 v.28;No.12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认识论和政治论冲突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两难选择

    黄姣华;

    认识论支配、政治论服从是符合高等教育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认识论哲学的坚守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是高等教育场域存在的根本。另一方面,政治论哲学遵循的是场域的客观关系结构,是高等教育场域存在的形式,必须接纳政治论的服从地位,树立为国家政治、经济服务的理念等。

    2010年01期 v.28;No.12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行政服务创新研究

    李超;张立杰;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具有综合性、协调性和延伸性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逐步实施,高等院校的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提高复原力,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科技服务意识。

    2010年01期 v.28;No.122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校长论坛

  • 煤炭行业院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策略

    潘一山;

    煤炭行业院校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划转地方后,如何协调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保持自身特色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这类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新形势下,煤炭行业院校应从学科建设、建立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契合点、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五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2010年01期 v.28;No.12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行业划转高校特色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苏三庆;

    行业划转高校在新形势下要摆脱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困境,就必须确立特色发展战略。通过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和大学精神等方面特色发展的办学实践,提出行业划转高校只有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0年01期 v.28;No.12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高校管理

师资建设

  • 公共“知识分子”语境下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反思

    赵小花;王守恒;姚运标;

    大学教师专业化是必要的,是对教师的职业的认同和价值的肯定。但由于专业化过程中受到工具理性和专业主义的影响,导致大学教师的发展存在功利化、教育失责及学科划分过窄化等不良倾向。回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将有利于抵制大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大学教师要从学术忠诚、坚持批判、善于反思、追求学术自由、关心社会及积极进行学科交流等方面回归"知识分子"角色。

    2010年01期 v.28;No.12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构建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

    方跃平;谢刚;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多因素、多型态、多维结构的关系体系。师生双方不仅具有知识、地位、层次上的差异性,而且存在情感和期待的互动以及评价标准冲突等特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四个基本途径是: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民主;提升师生素质,践行道德规范;促进师生交往,倡导师生和谐;健全教育法制,规范师生行为。

    2010年01期 v.28;No.12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美国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变化分析

    王小五;

    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的优势与其拥有的教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依据美国国家教育部统计中心的相关数据,分析美国大学教师队伍的形式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生师比的变化,同时结合我国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高校师资队伍结构进行反思。

    2010年01期 v.28;No.122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研究生教育

  • 新机制下硕士研究生的付费意愿与资助需求——基于武汉地区四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张炜;

    为了解研究生资助新机制下研究生的付费意愿和资助需求,通过对武汉地区的四所高校进行了调查问卷,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了硕士研究生付费意愿的多元回归分析和资助需求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付费意愿的因素依次是学生家庭的年收入、就读专业、放弃的机会成本、就读学校和父亲户籍所在地。对此,我们的研究生资助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在提供"充分灵活的贷款"、"公正公开的体制"、"必要的科研资助"、"对弱势资助倾斜"和"相关的咨询服务"五个方面进行协调和完善。

    2010年01期 v.28;No.12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香港与内地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孙冬梅;梅红娟;

    本文从学科划分、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四个方面比较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香港高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培养目标更具社会亲和力,课程设置以人为本、灵活性高,课程内容与要求上体现出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关注。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体系不同,应各取所长,相互借鉴。

    2010年01期 v.28;No.12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从硕士研究生就业看学科文化差异

    黄宝菊;

    研究生就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以及其它就业人群的冲击,其就业优势正逐步丧失。关注以往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因素及对策研究上,很少有学者涉及在其就业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学科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因此,在小范围内进行访谈,期望能对硕士研究生就业中的学科文化差异做简单探讨。

    2010年01期 v.28;No.12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硕士新生“转变”阶段的自我管理

    曹艳丽;

    硕士新生在入学之初,面临着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本文在对硕士新生进行分类的前提下,找出存在于硕士生转变阶段的特殊问题和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硕士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2010年01期 v.28;No.12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比较教育

  • 美国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特色透视——基于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的实证分析

    蒋洪池;朱慧;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对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的实证分析,认为人性化的管理使命、法制化的管理政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现代化的管理预警机制是其现状的主要特色,探索这些特色对我国高校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0年01期 v.28;No.12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法国大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其成因探析——以巴黎理工学校为例

    王作权;张仲谋;

    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极具特色的一轨,办学特色鲜明,享誉法国内外。高水平、专门化、规模小的精英教育,且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以巴黎理工学校为代表的大学校的办学特色。国家干预、自治传统、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是大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成因。研究法国大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其成因对于我国大学形成办学特色具有借鉴意义。

    2010年01期 v.28;No.122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德国学位制度改革的新进展

    胡世君;赵叶珠;

    曾经带给德国无限光荣与辉煌的德国高等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困境重重,与世界其它国家不相通的学位制度问题更是令德国焦头烂额。借助于博洛尼亚进程这一契机,德国发起了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次史无前例的革命。从新增专业的数量上来看,稳步增长;从各州的改革状况来看,可谓是齐头并进;从各类高校的实施效果来看,进步显著;从留学生数来看,也在逐步增长。

    2010年01期 v.28;No.122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高等教育公平视域下的日本助学贷款模式研究

    周婷;朱海艳;

    日本贷学金建立在公平原则基础上从贫困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而中国是兼顾贫困家庭的优秀大学生和非贫困家庭的优秀大学生,虽然两国对公平的侧重点不同,但高等教育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公平性发展的完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日本贷学金的借贷程序和贷学金的回收制度对健全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0年01期 v.28;No.12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试论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高等教育

    戴艺萌;

    韩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这与韩国在发展过程中强调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并根据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的策略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探索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高等教育,以期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10年01期 v.28;No.122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人才培养

  • 信息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郭加书;王树娟;

    教育信息化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论着手,按照信息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新要求,提出人才培养信息化模式,并构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0年01期 v.28;No.122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申连;赵玉晶;

    大学生专业承诺一般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探讨大学生专业承诺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发展以及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概念与测量工具,其次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最后就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专业承诺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010年01期 v.28;No.122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从问题取向到人文关怀——将幸福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庞捷敏;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延续着重"问题取向"轻"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教育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开始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幸福教育主要包括树立正确幸福观念、培养体验幸福能力、塑造追求幸福品质三个方面,力求使学生真正领悟生命意义,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010年01期 v.28;No.122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思想政治教育

  • 人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变革

    姚冬梅;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对人的活动,其过程即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并对人全程关怀的过程。从人学的视角对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人是一种动态生成性的存在、一种独特性的存在、一种创造超越性的存在和一种完整性的存在;理解人的本真含义,重视人的意义追寻,引导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即"成人",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2010年01期 v.28;No.122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论德育中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

    甘雄;金鑫;

    道德教育与和谐人格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和谐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倡导审美化道德教育,利用隐性道德教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建构功能,构建"引导—陶冶—学生自主体悟—内化—成就德行"的生活道德教育机制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的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2010年01期 v.28;No.12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基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索

    许世梅;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指出了态度如何改变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该模型,要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须从自身可信度和吸引力、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环境、学生心理特点四个因素出发,内外兼修,增加可信度,提高吸引力,塑造良好形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环境中适当使用"分心"、"强化"方法来达到对学生学习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有的放矢。

    2010年01期 v.28;No.122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职业教育

  • 实施“四个融合” 培养高技能人才

    何富贤;

    "四个融合",即教师与技师融合、理论与技能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学生与师傅融合。"四个融合"是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

    2010年01期 v.28;No.122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新形势下黄炎培职教思想对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启示

    杜媛;周晓康;李建民;赵常学;

    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教育,在就业系统工程中发挥着更加明显的作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论对发挥职业教育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01期 v.28;No.122 102-10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试论煤炭职工教育图书品牌的建设

    马跃龙;刘红岗;

    通过对煤炭职工教育图书市场的深入调研,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从煤炭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实际需求出发,对图书运作模式进行系统创新,近年来不断推出煤炭职工教育培训系列精品图书,在满足煤炭行业职工安全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煤炭职工教育培训图书品牌。

    2010年01期 v.28;No.122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教育广角

  • 正当程序与高校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实践

    王放银;曾江那;曾殷志;谢丽初;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中存在的程序缺陷问题以及正当程序的内涵和作用,论述了在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过程中实施正当程序原则的基本要求及其实践效果。

    2010年01期 v.28;No.122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论纽曼的大学观及其现代启示

    孙帮寨;

    纽曼认为大学的本质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功能应该实行教学与科研相分离,大学的基本职能是教学,而不是科学研究;大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自由教育培育理智和生成良好的社会公民。今天回顾他的大学观对于深陷功利泥潭的大学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0年01期 v.28;No.122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从著作权法考察学术抄袭及其治理

    傅亚卓;李化树;

    学术抄袭不仅违反了学术道德规范,而且也是一种学术侵权行为。遏制这种行为,不仅要在学术道德上自律,还要在法律制度上他律。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对学术抄袭概念界定、学术抄袭的判定、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入手,全面分析学术抄袭现象,并提出强化学术管理,建立一个良好、规范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健康发展。

    2010年01期 v.28;No.122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用诺丁斯“关心理论”诠释成长记录袋

    陈宇杰;

    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极力批判传统的学科教育,提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学校教育应该围绕关心主题来组织课程。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其理念与关心理论有一脉相承之处。因此,结合关心理论对成长记录袋的意义进行诠释。

    2010年01期 v.28;No.122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教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