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解读

高校管理

  • 高校人事管理:伦理考量与政策安排

    李成恩;王雯雯;

    在我国人事管理中,存在着"211工程"与"985工程"标准的滥用问题以及引进人才手段不当的问题,这两大问题是我国高校人事政策伦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解决高校人事管理的伦理问题,在对大学人事管理进行伦理考量的基础上,认识到大学政策决策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决策机制上的精英决策机制所带来的弊端,提出应进行合理的人事政策安排,使大学的决策机制向更加多元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2010年02期 v.28;No.123 19-2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学校分布式领导概念新思维与领导力实践体系的集成

    蒋园园;

    分布式领导是教育管理中一个新兴的领导学研究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学校环境,分布式领导是优化组织决策、促进教师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领导模式。因此,当学校处于变革发展的条件下,面临加倍动荡的环境时,必须用新的思维整合分布式领导概念,将领导者、追随者和情境放在一起理解,以形成更有效的学校组织结构和流程。

    2010年02期 v.28;No.12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与模式构建——以上海市高校为例

    任和平;陈丹;

    通过调研,总结了上海各高校学生五种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分别为:社会化后勤为主,学校其他部门跟进的管理模式、学校后勤为主,学校其他部门跟进管理模式、以学工口为主,学校后勤等其他部门跟进的管理模式、成立学校专门委员会管理模式,下设社区不同管理职能机制、成立学校专门的社区学院(处级单位)管理模式。并在五种模式考察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高校社区管理的理想模式构建框架与运行机制探讨。

    2010年02期 v.28;No.123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高校学术团队创新能力研究

    张玲玲;孟秀丽;朱莲花;

    围绕高校学术团队及其创新能力的内涵,从影响团队创新能力的因素、团队创新绩效、团队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的特点与不足进行分析与讨论。

    2010年02期 v.28;No.12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基于高校扁平化管理的财务分级管理模式探讨

    刘瑞芬;齐行抗;

    高校扩招后,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着管理日益复杂、办学经费短缺、亟需提升内涵建设水平的新态势。因而高校管理应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也应由"集权式"转变为"分级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2010年02期 v.28;No.123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区域高等教育

  • 新疆高等教育与民族和谐研究

    蔡文伯;刘姣;

    从和谐新疆民族关系的内涵出发,详细分析目前新疆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审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重构与修复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并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视角探讨重构与修复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2010年02期 v.28;No.123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与西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冯用军;

    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而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则是促进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演进状态,通过调控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推进民族高等教育公平进程,从而促进西南多民族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010年02期 v.28;No.123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校长论坛

  • 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下行业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张明旭;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行业高校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行业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在办学实践中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坚持围绕国家需求和服务于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完善人才政策机制,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大程度地拓宽服务领域并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和行业应加大参与和支持力度,为行业高校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0年02期 v.28;No.123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坚持行业特色办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张士强;王志岗;

    山东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高校,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行业特色办学,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煤炭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特色优势专业;通过推进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0年02期 v.28;No.12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比较研究

  • 招募精英:论哈佛大学的招生

    徐来群;

    哈佛大学招募精英经历了贵族精英阶段、学术精英阶段、平民精英阶段,每一阶段总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具有时代特点。本文分析了哈佛大学每个阶段的招生特征,并指出,为培养新时代的精英阶层,哈佛大学制定了在高度量化基础上的高度个性化、无障碍入学、国际化等招生政策。

    2010年02期 v.28;No.123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现代西方学术职业的特点及启示

    罗雄荣;

    西方学术职业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中世纪的形成、近代的发展及其现代的转型三个时期。其演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术职业价值理念,即"以学术为生"和"在学术上追求卓越",已成为西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灵魂和指导大学教师建构自身学术职业生涯的根本原则。西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规律性、经验及所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2010年02期 v.28;No.12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美国高校战略联盟运作方式

    彭妙;刘要悟;

    高校战略联盟是二战后美国高校为适应社会变革、降低学校经营成本、满足学习者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学校社会地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校际合作形式,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运作方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重要启示。

    2010年02期 v.28;No.12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黄静潇;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是:鼓励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推崇校园文化的个人主义风尚,突出校园文化的审美特色,彰显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的地位,等等。其中一些积极合理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010年02期 v.28;No.12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人才培养

德育创新

  • 成人仪式道德教育的个体价值探析

    王洁敏;

    在古代,成人仪式是青年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今天,成人仪式是青年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具有积极的个体价值。成人仪式道德教育的个体价值具体表现在增强青年对生命的敬畏感,促进青年道德社会化,促进青年政治社会化三个方面。

    2010年02期 v.28;No.123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博客载体的实证研究

    杜昀;吕冰;

    博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育平台。通过对徐州师范大学230名大学博客使用情况的实证研究,认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网络水平欠缺、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媒介素养教育缺失,因此必须加强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培训,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2010年02期 v.28;No.123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的审视及其矫正

    宋冰;熊志忠;

    当下,针对贫困生的各类资助举措主要是致力于物质解困,而在其背后是贫困生依然存在的精神贫困。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精神贫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具体表现为自卑、内向、性格扭曲、狂躁等多方面的精神和心理问题,而抑郁心理问题是精神贫困内在的一种典型代表。因此,从高校贫困生的抑郁心理问题进行现状考察、成因探析以及矫正路径建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0年02期 v.28;No.12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校园文化活动德育功能的思考

    翟金玉;施永红;

    校园文化活动德育功能的实现主要受组织者和德育教育者的角色转介障碍、参与者和德育受教育者角色转化强度、活动内容和德育内容的融合效果等因素的影响。要有效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德育功能,必须消除界限,实现校园文化活动主客体的融合,注重实效,实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精心策划,实现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分清对象,使校园文化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结合。

    2010年02期 v.28;No.12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教育广角

  • 论儒家“五常”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启示

    汪为春;孙丹;

    儒家"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范畴。儒家"五常"思想对构建现代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仁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义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礼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智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信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2010年02期 v.28;No.12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李金明;

    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政治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政治主体意识提升为价值诉求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文化提升公民政治主体意识,推动政府建立完善的民主机制;网络文化催生公民自治新平台,推动政府适度"限权";网络文化搭建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推动政府建立有效的政策"输入"与"输出"机制。

    2010年02期 v.28;No.12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网络环境下学术失范问题与对策

    张辉;

    网络环境下学术失范指利用网络从事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网络环境下低水平重复,网络剽窃、抄袭、拼凑,网络伪造、篡改、数据作假,网络伪注,网络交易,以钱买学等。网络环境下的学术失范导致了原创性成果的沦落与丧失,贬损学术声誉,降低科学可信度,践踏科学公正性,败坏了学风,阻碍中国教育的繁荣发展。

    2010年02期 v.28;No.123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伦理意涵

    宋国英;

    女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只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主体性生存方式是女大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伦理意涵。主体意识发展有助于女大学生在自主建构和谐稳定的家庭伦理、互动发展的职场伦理以及有序文明的社会公共伦理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生命体验及自身价值的整体性实现。

    2010年02期 v.28;No.123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地方院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新探索

    张建锋;安心;

    地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现象日显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群体性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甘肃兰州理工大学为例,调查研究了甘肃地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现状、经济困难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五维视角出发,构建甘肃地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2010年02期 v.28;No.123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会议综述

  • “金字塔”顶的再思考——2009“高教强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

    周长春;许蔚平;

    当前,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能够不断适应区域或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实现"人才资源强省"战略与"高教强省"目标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创业人才?新时期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又被赋予了何种时代意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高教强省的关系怎样?各种类型的高校又是如何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途径的呢?江苏、福建两省180多位代表围绕这些问题在苏州大学召开了2009"高教强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本文将与会代表的观点进行了融汇与梳理。

    2010年02期 v.28;No.123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高等教育史

  • “省立”东北大学改“国立”始末

    柯英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大批一流私立大学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相继被国立化,由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这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独特的现象。东北大学于1937年初开始实质的国立化进程,过程颇多曲折,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拟考察这段特殊的历史,以恢复历史全貌。

    2010年02期 v.28;No.123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陶孟和与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许刘英;

    陶孟和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陶孟和对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认识和改革建议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情形变化为基础,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从而形成他颇具特色且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

    2010年02期 v.28;No.123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教研天地

  • “煤化学”课程内容及教学组织探索

    张双全;吴国光;周敏;

    本文就煤化学课程内容的梳理、煤化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教学的组织进行了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主线、有主体、有主因";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自主搭建仪器、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分析实验结果、自主应用实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过程管理,做到"复习分散化,知识点问题化,作业经常化"。

    2010年02期 v.28;No.12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基于共振原理的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教学研究

    王斌;赵伏军;

    根据振幅共振的计算公式,从频率和阻尼系数的角度,分析了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教学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应提出了认知共振、情感共振、互动共振的多元共振教学模式,阐述了实施多元共振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2010年02期 v.28;No.123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同伴学习”与“同伴评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王红艳;姜雪梅;吴彬;

    "同伴学习"与"同伴评估"教学方法,在英国和北美等地的一些高等院校研究和实践了好多年,并已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在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同伴学习"与"同伴评估"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

    2010年02期 v.28;No.123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发展性教育理论在交通运筹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文会;崔淑华;邓红星;李昕光;

    在交通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按照发展性教育理论的体系要求,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模式,创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教学与发展互相促进。

    2010年02期 v.28;No.123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高职对外贸易专业基于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构建

    叶华光;

    对外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开设课程体系,就是要围绕对外贸易业务的职业岗位,分析其主干工作流程和模块工作流程,充分考虑从事相应环节或岗位工作的所需技能,将三者有机融合,开发出具有行动特点、符合学习规律的课程体系。

    2010年02期 v.28;No.123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审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陈韶君;

    实践教学对培养高校会计、审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思路应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三个环节,实现途径应包括"建设审计案例库+建立校内审计实验室+开辟审计实践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项措施。

    2010年02期 v.28;No.123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转喻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关家玲;杜长虹;

    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基于转喻的认知本质,从英语词汇、语篇、文化和交际几个方面探讨了转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助于学生利用转喻进行认知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010年02期 v.28;No.123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试论政府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中的作用

    崔乃鑫;

    高校办学离不开政府的管理,政府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内容过细、方式过于直接。政府应通过法律、经济、计划、行政、信息等手段对高校自主办学进行宏观、间接、服务型管理。

    2010年02期 v.28;No.12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制度与机制:美国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胡仁东;张仲谋;

    从文献看来,研究者们对于高校办学特色大致从本质、属性及实践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看法。概括地讲,高校办学特色具有独特性、竞争优势、高价值、历史传承性等特征。本文从制度和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分析美国高校办学特色得到的结论是:一个合理的制度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合理的制度下只是有可能形成高校的办学特色,这种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性,还需要一套成熟完善的大学运行机制;高校办学特色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看到其产生的复杂性。

    2010年02期 v.28;No.12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超越科技发展:实现人文教育的对策分析

    李小平;熊宛冰;

    大学教学若要在促进科技进步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需要我们转变大学教学观念,实现"科学认识观"向"生活认识观"的转型,实现"逻辑叙述"与"暗示体验"的结合;需要我们开发大学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人文因素;需要我们整合大学教学模式:在科学线索基础上注重文化线索;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理念上实现超越:在"占有"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创新。

    2010年02期 v.28;No.123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征稿启事

    2010年02期 v.28;No.123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