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

  • 地方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评估的反思与建议

    喻道安;刘超;王瑛;

    第一轮高校评估对地方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思路、提升对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认识、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以及总结和凝练本科教学的传统和特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存在没有充分发挥被评地方高校积极性、分类指导不够、效益不高以及过分强调结果等不足。建议对地方高等院校的评估应尊重被评学校的意见,分类指导,注重办学效益评价,最终引导地方高校通过评估建立和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0年03期 v.28;No.12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校长专业化与大学校长的责任

    栾兆云;

    校长专业化视野下大学校长的责任,从校长群体层面来讲,主要包括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从校长个体层面来讲,大学校长应代表本原的教育价值取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理性化的人文教育观。落实大学校长责任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更充分地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与社会及家长的沟通;构建多元化、系统性的校长培训机制;强化对校长工作的评价与监督。

    2010年03期 v.28;No.12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知识创新视阈下的大学教育

    李建中;

    大学教育通过知识的传递和转化实现从内涵上培养人才的价值。文章通过运用SECI知识创造模型,分析大学教育活动中知识传递与转化的过程,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创新的路径。

    2010年03期 v.28;No.12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三大职能考量下的我国大学教育

    魏海婴;汪雅霜;

    大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基于大学三大职能的视角来考量我国的大学,其存在着"人才培养的失职、科学研究的失范、社会服务的失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大学应着重打造人才的成长摇篮,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并提供学术性的社会服务。

    2010年03期 v.28;No.124 24-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对教育评价中技术主义的反思

    刘伟利;

    教育评价中技术主义的核心是弱化了人在教育中存在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其表现在注重即时性的评价,不注重终身性的评价;注重确定性的评价,而不注重模糊性的评价;注重共性的评价,而不注重学生的个性评价。以对人性的卓越追求来超越当下教育评价中的技术主义取向是对其反思的核心路径。

    2010年03期 v.28;No.12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政策解读

  • 基于多源流分析框架下的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解读

    付梦芸;

    多源流分析框架是美国政策家约翰.W.金登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方法,他认为整个系统中存在着三股源流,即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而"政策之窗"对三者起了耦合作用。推动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出台的"问题流"主要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政策流"是著名学者对发展高等教育的理论探索,"政治流"是我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政策之窗"便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汤敏夫妇的建议。扩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教育公平,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与之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更加关注效益和质量。

    2010年03期 v.28;No.12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绿色大门”开启引发的争议

    潘芬芬;

    自主招生制度自2003年起历经7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步入了正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为人所诟病的现象。四川大学"双特生"的招生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引发各方议论,在大部分高三年级学生所走的高考大路之外的自主招生绿色小路,是否能够经受得住各方考验,能够不辱使命,扮演好高考的补充角色,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方案,也将辐射到中小学的教育,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议题。

    2010年03期 v.28;No.12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对“2010年起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报考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政策分析

    宋燕;

    2010年高校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应用,毕业生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政策的出台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为使其不流于形式,达到真正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家应当立足长远,发展规划合理化;高校应当强化要素,培养体系专业化;社会应该综合协调,教育职业一体化。

    2010年03期 v.28;No.124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区域高等教育

  • 福建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鄢晓;

    我国福建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起步晚,规模小,尚处于办学的探索阶段。具体表现为:合作对象虽然呈现多元化特点,但优质资源缺乏;缺乏战略眼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层次偏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结构偏科严重;颁发的学历学位的认证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福建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合理定位、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办学特色,逐步建立福建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信息平台,以名校为龙头辐射其他高校合作办学。

    2010年03期 v.28;No.12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民族聚居区高校科研保障机制分析

    于建波;熊华军;张俊宗;

    民族聚居区高校科研对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此,政府应加大对民族聚居区高校科研的投入,民族聚居区高校应提升自身科研的能力,中介应搭建民族聚居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

    2010年03期 v.28;No.12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比较教育

  • 美国双语教育中的法律问题

    张修慧;马立武;

    本文通过对美国双语教育中影响深远的劳诉尼科尔斯案的起因和过程的阐述,分析美国双语教育实施的法律判例和双语教育在一些州的实施情况,以及双语教育在美国的进展和出现的问题。

    2010年03期 v.28;No.12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韩国终身教育发展特点的研究

    吴春玉;

    韩国终身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40多年的努力,韩国政府不断扩大终身教育机会,用多种政策法规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从终身教育思想、机会、相关法规及政策等方面分析韩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特点。

    2010年03期 v.28;No.124 49-5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典型国家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比较研究

    肖莉;

    德、英、法、美、日五国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研究生教育走在世界前端,而且在研究生教育模式方面也各有特色和共同点。该五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彼此的影响,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模式。通过对五国研究生教育特点的比较,分析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借鉴意义。

    2010年03期 v.28;No.12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女子高等教育

  • 菲律宾女子高等教育

    李娜;

    从介绍菲律宾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脉络的角度,参照有关数据,归纳出菲律宾女子大学的就学途径、学科和层次分布特点。从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和教育层次三个角度对菲律宾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从中提出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启示。

    2010年03期 v.28;No.124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现状分析——考察女性就读学科与院校分布

    向亚雯;

    英国女子高等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至今取得了突出成就,女性占高校在校生总数比例达到60%左右。从"质"的层面出发,讨论女性在其高就业率学科和顶尖院校中的分布,以此分析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并试图从多方面探讨其发展原因。

    2010年03期 v.28;No.12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专题研究:博洛尼亚进程

  • 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层次结构改革及启示

    孙阳春;梁晶;

    博洛尼亚进程的目标是在全欧洲建立一个高等教育区,实现全欧洲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统一。为保证其层次结构统一的目标,在学分转换、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联合学位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措施。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改革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2010年03期 v.28;No.12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博洛尼亚进程中俄罗斯学位制度改革的两难境地

    刘肖芹;

    博洛尼亚进程中,建立清晰、易读、可比的学位制度是欧洲国家的重要目标。俄罗斯曾因其独特的学位制度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独树一帜。随着2003年加入博洛尼亚进程,俄罗斯学位制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按照博洛尼亚的要求建立三级学位制度,另一方面又有来自国内决策、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俄罗斯的整个学位制度改革步履维艰。

    2010年03期 v.28;No.12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高等教育史

  • 蔡元培与郭秉文办学思想比较

    陈磊;

    蔡元培与郭秉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对我国现代大学学制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分别在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的改革活动,使得这两所大学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府,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卓越典范。通过论述了他们的办学思想渊源,对比他们在大学理念、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校园文化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思想差异与共同点,以挖掘对我国当代大学建设和发展应有的启发意义。

    2010年03期 v.28;No.124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近三十年来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文胜利;

    近三十年来,对梅贻琦教育思想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目前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开拓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新局面,还需要在挖掘、整理新的研究材料、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克服梅贻琦研究的"高原现象"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2010年03期 v.28;No.12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高校管理

  • 论高校行政干部执行能力的提高

    王思华;赵文勇;

    高校执行力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行政能力不强体现在:一是执行标准尺度把握不准;二是执行效果意识不清;三是执行力度过当。高校必须探索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行政干部水平高、作风正、能力强的优势,提高行政干部执行能力,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2010年03期 v.28;No.12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高校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关伟贤;

    在新形势下,根据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特点,一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加强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强离退休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为做好离退休工作提供有力保证,从而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做出贡献。

    2010年03期 v.28;No.12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财务杠杆在非营利组织——高校管理中的描述与运用

    张斌;陶杰;李睿;

    文章从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趋势与我国高校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普遍意义上的财务杠杆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管理中财务杠杆效应的描述与应用,为高校内部组织机构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设想和思路。

    2010年03期 v.28;No.12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德育创新

  • 探析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屈善孝;

    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特点及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和原因,对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提出改进教育方法、主题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效途径,达到加强感恩教育的目的。

    2010年03期 v.28;No.12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3934”体系建构

    吴海波;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3934体系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包括批判继承、创新性、系统性3大教育原则;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9个核心形成的9大大教育体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并举的3个教育途径;提高认识、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师资建设、提供立体式载体等4项保障的综合系统。

    2010年03期 v.28;No.124 85-8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高校党务公开有效性探索

    胡卫新;赵红灿;王莉;

    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党务公开,对实现高校党的民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高校党组织在坚持依法公开、有序公开和有效公开的基础上,加强党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务公开的有效性,从而全面促进高校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2010年03期 v.28;No.124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师资建设

  • “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王贵成;张明雷;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调查研究和借鉴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提出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要求,工科青年教师需在实践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和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不断改善与提高。

    2010年03期 v.28;No.12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及其达成

    王彦飞;宋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管理正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并成为促进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另一条新途径。文章主要以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分享与创新为着眼点,立足于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并从组织和个人双纬度层面探讨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及其达成。

    2010年03期 v.28;No.12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研究生教育

  • 基于网状模型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探讨

    夏士雄;周勇;

    在分析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网状模型的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模式策略。该策略解决了单导师层次模型培养研究生模式的不足,同时其中学术交流的模式和研究生参与导师团队科研项目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010年03期 v.28;No.124 97-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科研方法教育与研究生科研能力相关性分析

    李晓波;王文帅;

    科研方法教育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总体水平一般,研究生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研究表明,科研方法教育和研究生科研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完善和加强科研方法教育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应当重视对研究生科研方法方面的教育。

    2010年03期 v.28;No.12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提高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任海峰;柴敬;

    矿业工程研究生是我国矿业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针对当前矿业工程研究生生源紧缺和质量相对较低的现状,提出从生源抓起、科学合理地配备导师、突出矿业特色培养研究生和严格控制学位论文质量等途径,提高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

    2010年03期 v.28;No.124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人才培养

  • 基于学科优势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全过程培养

    张东升;屠世浩;张利先;万志军;

    采矿工程专业依托学科优势将创新教育活动落实到教学各环节,在发挥名师作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深化毕业设计改革、变革专业实验教学、注重课程教学质量等8个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培养出了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2010年03期 v.28;No.12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生态检审

    彭勃;周涛;

    教育学公共课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有二:一是向大学生传授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术;二是通过学习和思考,形成大学生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为造就未来高素质的教师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当前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的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现状却与此目标多有偏离,甚至与之大相径庭,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生态已严重失衡。本文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生态为视点,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生态重构的建议。

    2010年03期 v.28;No.12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高职教育

  • 回归个体本位:高职院校的主导价值

    朱泓;王丽华;芦风军;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一直存在着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上的分歧。长期以来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着眼于高职的社会功能,即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主体价值,即个体价值。本文借鉴新人文主义理论中关于个体本位的观点,阐述了回归个体本位价值导向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回归个体本位的必要性和所应具有的条件。

    2010年03期 v.28;No.12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

    朱涛;席从文;

    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必须开辟新的途径。民办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建立严密的心理普查制度,针对不同心理类型学生,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加大对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在院系班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方式,不断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2010年03期 v.28;No.124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教育广角

  • 试析“绿色大学”的理论研究

    何慧芳;

    "绿色大学"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创建"绿色大学"的十余年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主要包括"绿色大学"的概念、建设"绿色大学"的内容以及"绿色大学"的评价指标。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其理论研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理论工作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2010年03期 v.28;No.124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大学社会捐赠研究述评

    李洁;

    大学社会捐赠作为大学筹资渠道多元化的一种重要实现途径,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捐赠和筹款的相关理论和政策法规的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社会捐赠理论、大学社会捐赠的影响因素、大学社会捐赠的筹集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研究四个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总结,分析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社会捐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社会捐赠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0年03期 v.28;No.124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助推大学生村官计划

    伯洁;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推助大学生村官计划有重要作用。当前,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助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要途径有:跟进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注重发掘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教育功能;做好宣传导向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实践教育,坚定学生投身基层的信心和决心;加强网络阵地功效,拓展教育工作空间。

    2010年03期 v.28;No.124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