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解读

  • 论高等学校章程制定主体的合法性危机

    储著斌;邓传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以国家级教育事业规划的形式将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高等学校运行的依据,高等学校章程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对高等学校举办者以及大学内部机构的约束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章程的制订主体问题上,实践中的做法与法律规定不尽一致,因此需要从理论与现实的层面廓清现实中高等学校章程的合法性问题。

    2010年04期 v.28;No.125 9-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全球化语境下的教育探索——读《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有感

    邹海燕;

    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探索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教授《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一书中关于全球化与教育的影响及阐释学与后现代教育学,特别是对东西方文化教育的对话的探索与研究,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0年04期 v.28;No.125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改革与发展

  • 大学组织冲突的诠释及冲突管理研究

    谢凌凌;张琼;

    大学组织冲突包括科层管理与学术自治间的冲突、市场价值与学术期望间的冲突和大学组织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大学的冲突管理应当以一种整合的思路和理念,建立制度和规范机制保障,包括树立正确的冲突管理观念、建立和完善大学组织中的冲突预防和应急机制、凸显法治和制度在冲突管理中的双重效力和选择有效的冲突管理方法。

    2010年04期 v.28;No.12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论我国政府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职能演进的内在逻辑

    丁彦;

    中国近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自1917年"中华职教社"成立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萌芽、调整、改革、发展、提高等一系列纷繁过程。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实现了以下转变:在工作理念,从管理转向服务;职责范围,从无所不包转向有效统筹;工作体制,从管制转向理治;行为方式,从微观指挥转向宏观调控。

    2010年04期 v.28;No.12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我国高校“移植型”学科的发展困境及创新路径

    杨乙丹;

    "移植型"学科是高校决策者为了追求学科门类齐全而设置的与传统学科关联性很低、与学校创建理念不一致的学科,这些学科在办学条件、发展环境、发展后劲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为了突破发展的制约瓶颈,"移植型"学科需要在规模上有所控制,需要与传统优势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走有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2010年04期 v.28;No.12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倩倩;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易于量化的客观因素如当地GDP总量、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地区高等教育规模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得出每个因素对区域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的影响权重;对难以量化的政策、法律、制度等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2010年04期 v.28;No.12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公平的影响

    肖佩莲;

    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的介入,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公平性。本文从社会资本的研究出发,通过分析高考移民与高考加分政策,即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介入路径,探讨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公平的深刻影响,并试图追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2010年04期 v.28;No.12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教育史论

  • 唐文治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研究——兼论无锡国专教育管理模式

    闻曙明;高雨;

    唐文治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在他主持无锡国专的30年时间里,他把中国传统书院和西方大学办学制度进行了有机结合,把无锡国专办成了传统书院向现代大学转型的典范,形成了无锡国专独特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从中折射出唐文治鲜明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这给当今的学术界和教育界留下了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和借鉴的东西。

    2010年04期 v.28;No.12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近代工科的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为个案

    邓小林;

    从政府法令规程角度看,工程学科乃至其中之一的土木工程学科,在民国时期教育部部令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且在北洋与南京两政府时期各自有着不同的体现。从土木工程在近代交通大学中的实际设置过程来看,最早出现在视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雏形的天津中西学堂与上海南洋学堂,后来的发展也是因校而异、同中显异、各有侧重。通过土木工程学科在交通大学中的设置与发展,揭示其在近代大学中的发展路径及其引起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所提供的有益启示。

    2010年04期 v.28;No.125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高校管理

  • 能力本位与绩效工资——高校“能本管理”可行性调查报告

    李群山;葛维春;

    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对于实施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能本管理"普遍持赞同态度,但由于目前高校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弊端以及教师能力衡量和评价的困境,又使他们在高校实施"能本管理"态度上显示出复杂心理,既支持又抱一定怀疑。推进高校能本管理的实施,真正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其关键在于打破传统官本位、人情关系社会的羁绊,建立一套适合高校教师特点的科学、公正的能力衡量和评价机制。

    2010年04期 v.28;No.12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论高校绩效评估的适切性及其改进

    张振宇;

    高校应用绩效评估可以有效地反映高校运行状况,对提高办学效益、指导办学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在应用中要考虑其目标、文化与应用范围的适切性,尽而根据高校的独特属性进行评估的发展性、人文化和对话整合机制的适应与改进。

    2010年04期 v.28;No.12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高等教育融资问题述评

    雷盼;

    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融资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主要从已有的研究情况、融资政策的历史演变、学术界对融资问题的研究成果方面对教育融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疏理与综述,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

    2010年04期 v.28;No.125 45-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对高校行政人员实行人本管理的困境与超越

    李植;

    高校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对高校行政人员的管理必须实行人本管理,充分调动行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在高校行政人员中实行人本管理面临知识、精力及制度三方面的困境。新形势下高校要创造条件对行政人员实行人本管理,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

    2010年04期 v.28;No.125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高校行政化倾向下权力监督机制构建研究

    舒婷玮;

    当前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趋势明显,高校行政权力监督缺位,主要表现为:监督机构边缘化、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全方位与整体化监督格局尚未形成、外部监督力量薄弱。因此,应当构建高校有效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一方面,构建高校内部系统完善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形成高校外部有效的监督机制。

    2010年04期 v.28;No.12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区域高等教育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与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证研究

    陈林敏;

    利用2008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杰出青年成长规律研究"课题组整理的有关数据,考察地区杰出人才的数量对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通过SPSS统计分析后发现,一个地区杰出青年与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显正相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前提,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010年04期 v.28;No.125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四川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目标研究

    唐小兰;李化树;杨晓雪;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四川已跨入高等教育大省的行列。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四川省政府做出了"科教兴川,人才强省"的发展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成为大众化阶段四川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努力促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将四川实现从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跨越,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四川"建设。

    2010年04期 v.28;No.125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比较教育

  • 国外特色型大学的特点及启示——以法、俄、美为例

    张森;

    法、俄、美三国的特色型大学有着分类明确、学科优势突出、服务面向集中等诸多特点。通过对域外特色型大学的考察,认识到我国特色型大学需要明确办学思路,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优化学科结构,以实现办学水平的提高。

    2010年04期 v.28;No.125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美国农业高等教育特色剖析

    徐长江;罗英姿;

    通过历时纵向角度和共时纵向角度分析了美国农业高等教育的特点。借鉴美国农业高等教育经验,我国应该通过立法手段健全高等教育发展的法律体系、完善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体系、转变高等农业教育经费资助方式、转变农业院校服务于"三农"的方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结合"体制、增强课程设置灵活性,并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2010年04期 v.28;No.125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英国新大学运动与英国高校科研职能的发展

    郑蔚;

    19世纪中叶在英国兴起了一场"新大学运动",在此期间一批城市学院在各重要城市兴起和发展。这场变革的兴起与这一时期英国高校科研职能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联系。这一时期英国高校科研职能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原因,其表现对后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0年04期 v.28;No.12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师资建设

  •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崔军;

    教学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教学发展是教师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教学发展对高校教学改革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高校应通过教师教学发展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010年04期 v.28;No.12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高校教师师德养成教育

    温荣;

    新时期,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教师道德的优良传统和借鉴、吸收国外教师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同时,从师德意识的培养、"慎独"以及师德教育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师德养成教育,达成由微见著、循序渐进、从善积德的完善师德。

    2010年04期 v.28;No.125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交往教学理论与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颜佳;张晶;

    依据交往教学理论对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带来的启示,论述大学交往教学理论的意义及大学交往理论下新型高校师生的关系,并联系当今我国高校出现的师生关系的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利用交往教学理论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2010年04期 v.28;No.125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高职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贺光明;姚利民;

    为了解高职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找寻提升高职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对策的科学依据,运用《高职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中南某省3所省属高职学院29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高职学院教师的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工作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工作本身、学校气氛、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同时,高职学院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并随年龄增大工作倦怠程度加重,而绝大部分教师不善于有效应对工作倦怠。

    2010年04期 v.28;No.12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教育心理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

    甘雄;

    本研究以45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和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生源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施加学习压力这项生活事件的进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即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2010年04期 v.28;No.125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男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心理学分析

    程海霞;

    近些年,男大学生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女生,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强烈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研究男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问题的意义,并从智力、非智力、归因、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以及恋爱心理等方面分析了男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以及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高校要加大考试改革力度、进行性别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和改革成绩评定机制。

    2010年04期 v.28;No.125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大学生死亡教育实证调查及对策分析

    尧必文;龚玉秀;张有闻;

    通过对大学生生死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意向周密、细致、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生命、死亡存在着不少错误的认识,导致少数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浑浑噩噩地生活,漠视他人生命等情形,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订大学生死亡教育方案,落实各项教育计划,实现教育目标。

    2010年04期 v.28;No.125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成功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理论生长点

    朱磊;

    追求成功与幸福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幸福和成功的过程。当前应当将成功教育的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去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实现自我。

    2010年04期 v.28;No.12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人才培养

实习与就业

  • 大学生实习经历对就业期望的影响——基于中西部十省份的实证研究

    朱生玉;

    利用中西部十省份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对其就业期望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在性别和家庭城乡背景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实习经历会对他们的未来工资收入预期来带一定影响,会明显地影响他们对不同就业部门的选择;理科和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实习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对未来工资收入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则会增加文科学生对未来工资收入的预期;文科和工科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实习经历会明显地倾向于选择到国有部门就业,而对理科学生的影响则不具有显著性;大学生对未来工资收入的预期明显地影响着他们对就业部门的选择,收入预期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国有部门,且对文理工科学生的影响都是一致的。

    2010年04期 v.28;No.125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高校就业指导理想模式的构建

    张光辉;

    本文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学生在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核心任务,着重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六个要素——理念、策略、机构、人员、内容和方式,构建了一个高校就业指导理想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核心,以全程职业生涯指导与服务为主要内容,形成"三层四阶"指导策略,创设"两级管理+专家辅助"领导体制,构建"校—院—系—专业"四级运作模式。

    2010年04期 v.28;No.12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办学策略

    封寒;刘永华;

    就业当前是高职高专办学的航标。本文从日常实训教学、专业课老师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现场教学、校企合作进行定单式培养、全方位进行就业指导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办学策略。

    2010年04期 v.28;No.125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教学改革

  • 课内外一体化的“创造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冯林;纪玉梅;郑薇薇;

    从我国创造学相关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着手,以大连理工大学创造学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为例,对如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创造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探索,提出对课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要进行教学改革,对课外渠道要开展有特色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

    2010年04期 v.28;No.125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李艳昌;刘剑;贾进章;

    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有模式的基本情况,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相同和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情况,对相关的改进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探讨。

    2010年04期 v.28;No.125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环境科学专业监测类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孟庆俊;冯启言;肖昕;

    环境监测类系列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针对2004版大纲的实施情况,"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监测类系列课程教学体系"应以培养"技能型、综合型、创新型"环境保护人才为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二是"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三是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2010年04期 v.28;No.125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