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 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英才培养的使命与途径

    张立杰;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的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是高校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青年英才培养是高校自身及其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使命与最高要求。当前,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培养及发展现状失衡,高校应在青年英才观的指导下,以知识的生产、传播、继承和人才培养为己任,完善培养制度,倡导学术自由,构建培养机制,从文化与制度层面完善青年教师英才培养的途径。

    2012年01期 v.30;No.13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教育思想论析

    马先睿;邓小林;

    "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思想是刘少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教育改革设想,旨在尽快地发展我国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解决长期存在的教育制度同劳动制度相脱节的弊端。尽管建国初期教育设施条件艰苦,但是刘少奇的这一思想仍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实践成效。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2012年01期 v.30;No.13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美国营利性大学之制度探析

    刘文霞;

    美国营利性大学以其新型大学制度特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美国营利性大学得以制胜的制度主要有课程制度、管理制度、产权制度、就业制度和外部支持制度等等。营利性大学制度的出现带来了大学办学思想上的革命,创新了传统大学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在于降低了运营成本,并具有强大的市场适应力。美国营利性大学制度对我国民办大学制度建设颇有启示意义。

    2012年01期 v.30;No.13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高校管理

  • 教育国际化经营模式及意义研究

    王静;任建华;

    教育国际化经营是学校经营模式的一种,主要从教育资源范围和办学形式上考虑。教育国际化经营大体有单校园国际化经营、双校园国际化经营以及境外办学经营三种基本模式。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实施教育国际化经营,有助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1期 v.30;No.13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推进能力培养刍议

    延立军;

    在高校国际化推进日益迅速的今天,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成为高校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短板。如何加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参与度,成为每个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要解决和面临的问题。

    2012年01期 v.30;No.13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生态位测度及分析——基于云南省的实证研究

    段从宇;沈毅;

    "生态位过窄"和"生态位重叠度"过高是当前云南各留学生招收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以及昆明医学院的留学生招收生态位均处于2.0以下的较低水平;红河学院与云南师范大学之间,西南林学院与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之间两两生态位重叠度明显过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云南来华留学生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必要的生态质量控制不可或缺。

    2012年01期 v.30;No.13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高校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于红;

    高校教育基金会是高等院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通过有效的投资运作实现教育基金的保值增值是一条必由之路。当前,我国高校基金会的资金规模、投资能力与收益水平不高,与欧美大学基金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着眼于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需求,需要提高投资责任意识,建立合理的投资运行机制,拓展投资渠道,提升投资效益,从而推动高校教育基金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12年01期 v.30;No.134 32-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德育创新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回顾与思考

    宋俊成;

    已有研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内涵、变迁、内容、制定和执行等方面初步展开,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已有的成果政策研究意识不强,研究内容缺乏体系,研究方法缺乏专业的政策分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创新,提高政策有效性和针对性,发挥政策解释力和约束力,需要增强政策研究动力,明确研究目标和对象,构建系统的研究体系,形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特点的研究方法,并从理论层面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科学发展问题。

    2012年01期 v.30;No.13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基于和谐校园建设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王梦倩;魏世英;邵波;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组织保障。能否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关系到能否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本文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谈起,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个途径。

    2012年01期 v.30;No.13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贫富差距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思考

    陈娅;

    贫富差距问题使大学生抵制、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妨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寻找突破的路径。家长要言传身教、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心理;学校要以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全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净化社会环境,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

    2012年01期 v.30;No.13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院校研究

  • 独立学院产权结构模式的创新

    刘福成;李永发;

    独立学院在产权不清、缺乏监督的机制下很容易变成母体大学或者出资方的"圈钱机器",且必将引发多方利益共损。优化独立学院的产权结构,但没必要硬性强调举办高校与一个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来合作。在此基础上,突出独立学院人力资本的重要价值,必将给独立学院带来三个转变:一是成为社会资金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聚宝盆";二是真正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孵化器",三是真正开创与政府、母体大学、合作企业方和社会共赢的新局面。

    2012年01期 v.30;No.13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多样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析

    刘汉霞;吴光炳;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独立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独立学院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结合社会需求,构建不同特征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多样化。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个主要路径是: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形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

    2012年01期 v.30;No.13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区域高等教育

  • 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

    左兵;

    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传统办学精神和现代理念,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西部高校创新发展等,为西部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而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办学经费的短缺,尤其是高层次师资的匮乏等,也成为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借助SWOT分析法,客观审视和估量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所处的优劣条件,对西部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2012年01期 v.30;No.13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分工与合作——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栗海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各省域高等教育体系都呈现出了追求"大而齐全"的发展态势,这必然形成高等教育的无序结构,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战略是实施区域高等教育的分工与合作。系统中各因素协同作用的发挥状况、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稀缺性的制约、区域高等教育之间差异的存在、区域高等教育同区域经济关系等等,既是区域高等教育分工的基础,也表明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进行有序分工与合作的道路还很漫长。

    2012年01期 v.30;No.13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比较教育

  • 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比较研究

    冯林;路慧;

    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当前各研究型大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的重要性,然后从组织与实施、参与形式及覆盖面等三方面对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进行比较,最后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提出了若干建议。

    2012年01期 v.30;No.13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启示

    尹宁伟;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具有相应的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基于此,通过对其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的梳理,提出我国应用型高校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教学内涵及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012年01期 v.30;No.134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研究

    罗俊艳;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中美两国为例,从新生入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机构设置、指导目标、工作内容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理论基础薄弱、机构设置缺乏、指导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适合学生特点与需要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要学习与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并针对以上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与建议。

    2012年01期 v.30;No.134 69-7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教师发展

  • 教师:在职业与专业之间

    秦启轩;

    教师职业是专业,但教师首先是职业,是从业人员解决生计与谋生的手段。从知识结构而言,教师职业具有双重专业性,即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从职业特点看,教师既有职业特性又有专业特性。按《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的七类教师,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更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专业性和教师的职业性,而高等教育教师则更体现出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及教师的专业性,中等教育教师介于二者之间。不同教师应有不同的职业(专业)标准与培养模式。

    2012年01期 v.30;No.134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朱莲花;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引起的。来自个体的因素主要有人格因素、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等;来自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职业的压力、角色冲突、缺失人文关怀、工作负担过重、人际关系不合谐等。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一是在于实施科学管理,营造良好环境;二是要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三是要提供进修机会,提高教师能力;四是要加强正面引导,提高教师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2012年01期 v.30;No.134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关于提升我国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水平的思考

    程世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高校科研人员是提升我国科学研究水平的主力。当前,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水平的现状是成绩与差距并存。健全选拔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建立培训制度、调整科研绩效评价导向是高校提升科研人员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如何将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的核心和出发点聚焦于提升科研人员创新水平上,是亟待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课题。

    2012年01期 v.30;No.134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教学评价

  • 高校“教学质量奖”评选中的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反思

    黎荷芳;

    质量奖作为一种质量认可、评判和激励制度,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性作用。如何进行教学质量奖的评定,实际就是如何判定教师教学质量和质量管理的问题。获取"教学质量奖"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莫大荣誉,"教学质量奖"的评选必须回归到教学活动本身,回归到组织团队;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不能通过几个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简单量化加以判断;教学质量评价要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

    2012年01期 v.30;No.13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校本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矛盾与重构

    胡燕红;

    校本评估研究起源于1982年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一个名为"国际学校改进计划"的跨国研究项目。校本专业评估是学校评估的重要单项之一,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构建一个具有"校本"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目前高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内容繁杂,在某些方面与"校本评估"理念存在着矛盾,如过于强调统一性,忽视院校及专业的多样性;内容的全面性有余,但针对性不足;突出评估的终结性功能,弱化了形成性功能。校本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须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目标,以多类型指标体系为指导,突显形成性功能,以促进专业发展与改进。

    2012年01期 v.30;No.134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矿业安全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王宏图;胡国忠;唐建新;曹树刚;卢义玉;

    针对目前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没有一套较完整、较系统的矿业安全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和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从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矿业安全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套较系统完整的适合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及矿业安全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配套的实验教学的矿井安全技术实验室,制定了实验教学课内容。

    2012年01期 v.30;No.13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的策略探析:教师的视角

    朱飞;

    大学生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进程。在系统地分析大学生自主发展提出的背景、研究状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从影响大学生自主发展的众多因素中选取担任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进行研究,分析教师在大学生自主发展中"应然"的角色与"实然"的越位与缺位,探讨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内容和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2012年01期 v.30;No.134 94-9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探索草根大学生创业之路

    祁世芳;刘志刚;马建;

    草根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过度扩招及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下催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群体。草根大学生会自觉地历练自己的创业意识与素质,但是他们的创业之路却充满着辛酸与无奈,同时创业成功率持续走低。寻求有效支持草根大学生创业的路径,需要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得到高校的支持,同时创业者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作好充分的准备。

    2012年01期 v.30;No.13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课程建设

  • 西北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质量思考——基于要素主义与新要素主义的视角

    郭琳;苟正斐;

    在西北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开设、教师的课堂角色、学生课堂参与性等都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如何进行研究生课程设置并提高其质量,要素主义与新要素主义课程观值得借鉴。通过确立专业核心课与基础课的划分标准、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等方面构建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2012年01期 v.30;No.134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多科性特色大学课程体系优化问题探讨

    牛敏;

    办学传统的影响及办学资源条件相对匮乏的限制,由单科性高校发展而来的多科性特色大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课程组织不合理、课程知识陈旧、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多科性特色大学应注意协调社会需求的外在价值、学科知识的认知实践价值和学生发展的本体价值三者的关系,将它们辩证、有机地统一于课程体系目标的价值取向上,并立足于国情和校情,在吸收与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

    2012年01期 v.30;No.13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教育广角

  • 教育小说简析:从题材和体裁的视角

    王有春;

    教育小说是文学家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家的文学情怀的结合,是文学体裁对教育题材的阐发,因此兼有教育和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一般特征,其内涵也有不同理解。文学体裁表达的教育题材,使纯理论的教育理念,具有了文艺欣赏性;文学作品中表述的教育理念,使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实际价值都得以更好的实现。本文从题材和体裁的角度对教育小说进行了简要分析,点明了教育小说的主题。

    2012年01期 v.30;No.13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儒家修身理论的历史局限及其现代转换

    吴姣姣;王海艳;

    儒家传统的修身理论,是十分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人们人格的塑造以及良好修养的养成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其自身的理论缺陷和狭隘的阶级立场致其诸多不足之处,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主体价值的觉醒,儒家传统的修身理论要得以延续并不断发展必须实现现代转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目标转向上,从圣贤之人到全面发展的人;在方法转向上,从内求诸己到生活实践;在价值转向上,从重义轻利到社会主义义利观。

    2012年01期 v.30;No.134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教研天地

  • 后现代教育理念视野下的数学教师教学行为

    何百通;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数学教育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反思和批判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数学教学观的反思主要体现于数学教学行为的改变: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强调学生个体的"意识的建构";呈现静态知识方式,创设学生个体的"认知的情境";重构思维发展模式,塑造学生个体的"茎块式思维";培养问题质疑能力,强化学生个体对"问题的反思";突破师生交往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的互动"。

    2012年01期 v.30;No.13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研究生“机器学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胡雪蕾;孙明明;孙廷凯;陆建峰;

    从研究生"机器学习"系列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教学组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的改革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了几点教学改革经验。倡导并实践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和互动研讨教学法,并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源工具、多媒体技术等,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拓展为多渠道、多形式的研讨式、探究式的互动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2012年01期 v.30;No.134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基于CBE理论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王晓珍;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和损失;另一方面高分低能、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的高校毕业生也给急需人才的企业带来一定苦恼。基于学生就业难与企业实用性高素质人才短缺矛盾突出的现象,提出了CBE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12345"创新培养模式,并对创新培养模式的内涵、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和注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12年01期 v.30;No.134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学生学习参与”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价值分析

    侯志军;张巧梅;

    学生学习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的机制和过程。重视学生学习参与体现出高等教育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质量和效果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学生学习参与"研究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重视学生学习参与是我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大学要提供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支持环境,从而支持有效教育输出,实现个体教育增量。

    2012年01期 v.30;No.13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自由与创新:我国通识教育与大学文化的关系探析

    梅小珊;刘恩允;

    通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自由文化精神理解的教育,其所提倡的自由、独立、追求卓越等精神正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点。但是通识教育在移入我国时却变了质,不仅被窄化为一般意义的通识必修课程,而且还表现为大学通识课程对通识教育精神的偏离,致其在大学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不足。为此,大学必须回归通识教育之本质,实现自由与创新的积极互动,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文化创新的作用。

    2012年01期 v.30;No.13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