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勤;
高校"行政化"包含政府以行政的方式管理高校以及高校内部管理高度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行政化"势必会导致大学自主权虚化,学术本位不彰。而目前正在推进的大学章程制定,旨在重新定位高校与外部权力的关系,落实办学自主权,理顺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因此,以大学章程的制定为契机来去除大学时行政化,不失为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2012年06期 v.30;No.13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方锦芬;
大学章程的制定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关涉到多方群体利益的博弈。当前大学章程的制定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力推,各高校都纷纷制定自己大学的章程,且很多高校都将制定自己的大学章程当作是新一轮的政绩工程,在这样的大的环境下制定的章程就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大学章程出现"千校一面"、"一纸空文",各高校制定出来的章程模式化、空洞化,大多的学校不能在关键的问题上突出大学的特质化。然而,这些困境的出现与章程法治地位的重视、章程主体的确定以及生成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关联。从章程的法治功能的定位、制定主体的确立以及生成模式的完善等三个方面提出走出模式化、空洞化的章程制定困境的路径。
2012年06期 v.30;No.13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许丽玉;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下有不同的高等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较早的通才教育到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而实施彻底的专才教育,再从改革开放后对专才教育的反思到素质教育的提出,直至有创新人才观的提出,无不是高等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对当时社会发展需求的反映。为回应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迫切需求,正面临着转型、改革、创新和发展任务的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观必须与时俱进,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多样化的人才观;以此人才观为指导,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当依据各自的办学定位确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学时数和学科门类上的比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
2012年06期 v.30;No.139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杨斯茗;杨连生;
发展技术本科教育是基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战略需求,其对完善高等教育分类和我国高校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及人才培养方向有着现实意义。通过对德国和台湾地区的技术本科教育从发展背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他们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2012年06期 v.30;No.139 18-2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范乾坤;
大学是一个以人才培养为重任的场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正在从"精英"向"精英与大众并存"转化。无论哪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只要尊重教育规律与时代要求都会取得成功。当前我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混乱现象。其原因一是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相关,二是与大学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清晰相关。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在人才培养策略选择上有着与政府、社会等利益博弈关系。
2012年06期 v.30;No.13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玄黎娜;安心;何茂炳;
面对公办高校和其它多种办学形式的挑战和竞争,我国民办高校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这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残酷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民办高校求发展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民办高校应吸收和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通过对学校内外部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期培育出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民办高校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2012年06期 v.30;No.13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张丽娜;
办学模式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达到特定的办学目标,经过不断的教育实践后,逐渐形成的使学校教育资源达到合理配置的一种结构体系,主要解决"办什么"、"谁来办"、"怎么办"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通过准确的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以落实办学目标;通过积极引入一切可利用的资本以形成多元办学主体;通过合作化的办学方式、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和分权化的管理体制以优化办学机制,回答好"办什么"、"谁来办"、"怎么办"的问题,逐步探索和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
2012年06期 v.30;No.139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张宝运;李洪华;
交通行业性大学主要指由原国家交通行业部门所管辖的高等学校,以其学科专业设置上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人才培养上的独特性和科学研究上的应用性,凸显行业特色和为行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在以交通类工程学科为主的交通行业性大学里,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科优势和交通行业优势,优化办学环境、创新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文科与主干学科的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突出应用,不断培育特色学科生长点。
2012年06期 v.30;No.139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胡英姿;游柱然;
博雅教育不仅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源头,也是当代美国大学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模式之一。然而,博雅教育在美国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对其核心价值的执着坚守,也蕴含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整与演进。而美国大学对于博雅教育的当代定位,则进一步揭示了博雅理念在当前复杂、多元、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
2012年06期 v.30;No.139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郭建耀;
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促进了高校联盟的发展。从美欧高校联盟发展看,加强高校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借鉴美欧高校联盟发展的经验,推动我国高校联盟的发展,重在提高对高校联盟的认识,营造高校联盟的氛围,创新高校联盟形式,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推进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
2012年06期 v.30;No.13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徐亮;
U-68改革是瑞典高等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研究U-68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通过分析U-68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动因,介绍U-68改革的具体措施,从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并存、实行公正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土化四个方面得出U-68改革的启示,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方。
2012年06期 v.30;No.13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商亮;
英国是世界上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得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其创业教育呈现战略性、素质教育、专业化和社会化等风格;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则具有自发性、应试教育、学院派和自助式等特点。学习借鉴英国的经验,要把创业教育视为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素质教育,视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立共同责任,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教育支持援助体系;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雇用性;要培养跨学科型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2012年06期 v.30;No.13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