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 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赴澳大利亚高校考察研修概况

    屠世浩;

    <正>一、研修历程2015年8月,中国矿业大学选派15名管理干部赴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两周的研修学习,此次研修以高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为主题,选择西澳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和麦考瑞大学为主要研修高校。对此次赴澳大利亚的考察,中国矿业大学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葛世荣校长亲自确定考察主题,指导考察学习内容和重点;学校党委蔡世华副书记、组

    2016年02期 v.34;No.159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中、澳大学本科教学模式之比较——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王雪松;

    在深入研究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和麦考瑞大学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服务和保障等基础上,从专业方向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授课方式及实践环节等方面,以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全面比较中澳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分析问题差距,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构建模块化、菜单式的课程体系,拓宽校企合作空间,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016年02期 v.34;No.159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西澳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化学工程专业为例

    周长春;

    以西澳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为例,详细比较了两校化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对应、课程模块及学分要求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的实际提出了该专业改革的相关建议,具体为:化工专业应保持煤化工特色,增加就业方向,扩展学生就业面;试点精简课程,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复;增加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学时学分,压缩专业选修课,鼓励学生跨专业大类选修基础课程,扩展学生知识面,从而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复合型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2016年02期 v.34;No.159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西澳大学苏格拉底考核体系分析与借鉴

    杨思留;王思华;姜利民;徐淑娟;贾桂芳;

    西澳大学苏格拉底研究质量管理系统集成了西澳大学核心数据和有关学术研究的关键数据,生成学校科研质量数字化管理模型。设计者根据学术成就和贡献,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量化计算的分值,即苏格拉底指数。学校、各学部及每个教师的科研成果及质量能够通过苏格拉底指数进行直观的对比分析,有效跟踪记录教师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为管理者和个人及时调整科研工作进度、调节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借鉴该系统,对中国矿业大学改进教师工作量管理与考核工作的启发:管理系统创新是实现教师工作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撑,科学设定工作量是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的重要基础,"以人为本"是学校制定内部管理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6年02期 v.34;No.159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澳大利亚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启示

    杨康;屠世浩;孙艳梅;曹薇;韩超;

    澳大利亚先进的高等教育对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通过对澳大利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管理架构、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贯穿授课全过程的课程考评体系和以"改善学习效果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优化管理职能、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全过程课程考评体系、加强网络信息化教学建设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等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建议。

    2016年02期 v.34;No.159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改革与发展

  • 我国大学校长任期现状及完善建议——以“985高校”为例

    陈银银;管华;

    大学校长任期往往决定了一名优秀校长对大学发展的贡献程度。研究我国"985高校"校长近三十年来的任期情况,并对照同期美国知名大学校长任期发现,我国大学校长任期太短;分析近些年"985高校"校长换届情况发现,我国大学校长任期不稳定。文章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校长任期存有的这些问题是受以前相关政策影响造成的,同时大学校长的产生和任职明显具有行政化、官员化特征,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不利于大学发展的严重后果。为完善我国大学校长的任期,需构建校长"选任"制度,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并延长大学校长任期。

    2016年02期 v.34;No.159 23-2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试论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基于东南大学的个案研究

    吴丽;韩樾夏;

    高等院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更迭时期,从以往的从属关系转向更多层面上的合作关系,进而逐步形成权利和义务并存的相互监督机制。通过以东南大学为个案进行研究,详细剖析东南大学和政府合作办学中产生的经验,从而为促进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互惠互利的最佳办学模式等提供若干可行性的实例和理论思路。

    2016年02期 v.34;No.15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真实交往:地方高校荣誉学院师生交往关系的重构

    周本卫;宣慧;

    地方高校荣誉学院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田,其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在校收获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通过对荣誉学院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地方高校荣誉学院学生在同教师交往过程中存在荣誉与压力并存、与不同类别教师交往状态不同等现象。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解决荣誉学院师生交往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即:建立价值理性统领下的师生交往观、强化主体间的对话意识、有效言语是达成理解的基础、搭建师生交往的有效载体。

    2016年02期 v.34;No.159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中的通识教育体系重构

    水远璇;

    当前,为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问题。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以"能力为本,重在应用"为人才培养理念,其人才培养规格应当体现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四大特征。通识教育可以纠正新建本科院校在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过程中的种种弊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通识教育应从理念、制度和实施三个层面实现体系重构。

    2016年02期 v.34;No.15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比较高等教育

  • 多维学术观: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特色探析——以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为例

    陶艺;崔骋骋;

    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质量是建立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西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高校的一个代表,其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包括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丰富多样的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活动、丰厚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助教培训制度在内的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这对于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改革中,如何平衡好知识广度与深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政府宏观管理与大学自筹经费、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质量具有启迪价值。

    2016年02期 v.34;No.15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现状

    伍燕林;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临界点,结合加拿大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将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分为萌芽期、缓慢发展期、蓬勃发展期以及深化发展期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发展时期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要特征,以期厘清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演变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02期 v.34;No.15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互联网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研究述评

    王时雨;

    大数据作为一种手段、工具、技术甚至是一种思维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它能提高教育研究及其工作者的效率,保障学习者的利益,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具体来说,它发挥着变革教学方式、丰富教育研究方法、了解和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等重要作用。但它与高等教育深入融合还需要一些尝试和整合,目前存在技术人员匮乏、数据思维与教育思维之间转换困难以及大数据获取与使用存在的制度缺失性障碍。

    2016年02期 v.34;No.15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李惠瑨;李巧鸣;王峰娟;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引擎。"互联网+"多元化融合协调的新思维、新范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积极回应新需求,协调多方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放大"互联网+"的加号效应,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绿色发展。

    2016年02期 v.34;No.15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

    张梅花;

    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文化创新的原动力。目前,高职院校文化自觉面临文化自我定位迷茫、文化自我积淀缺失、文化自我特色缺乏、文化自我发展缺位等困境。然而,自媒体的出现给高职院校文化自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者需要利用自媒体构建文化涵养平台、文化研教平台、文化交流平台、文化实践平台、文化监测平台实现文化自我觉醒、文化自我反省、文化自我创建的良性循环。

    2016年02期 v.34;No.15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学术信息

  • 学术信息

    李沛达;

    <正>中国煤炭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秘书处注册的微信公众服务号"煤炭高教"近日通过认证审核正式开通。"煤炭高教"是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开展高教研究和工作交流的新平台。目前该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包括:(1)高教研究。提供最新的高等教育热点资讯、高等教育研究趋势分析以及高等教育相关课题申报信息等;(2)高教分会。发布高教分会工作动态、年会和校长论坛信息及各会员高校相关消息,

    2016年02期 v.34;No.159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大学德育

  • 理工科大学生认同和生成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路径研究

    初媛媛;王虎;

    对徐州市四所高校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调查研究显示,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在认同、生成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上出现了"虚化"、"弱化"、"淡化"现象。理工科大学生出现上述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和引导理工科大学生认同并生成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实现路径为:提高理工科生自身认同和生成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意识;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和理想信念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社会环境;重视家庭教育;净化网络环境。

    2016年02期 v.34;No.15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思维错位的心理学探源

    付进;

    一些高校受助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引发公众对高校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广泛关注。促进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实效,高校应立足于个体感恩的心理产生机制。文章结合感恩的心理学研究分析当前高校感恩教育中的施恩和感恩的错误对应,忽略受助者的其他情绪,忽视感恩的相对性、时间效应以及感恩表达的内隐性等错位思维,提出高校可以从引导受助学生正确认识资助者的无私意图,提升其个体责任意识,采取一定措施维持其感恩情感来提升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

    2016年02期 v.34;No.159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高校管理

  • “互联网+”时代高校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论析

    常维亚;邢鹏;刘迎春;郑前进;

    "互联网+"时代高校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研究面临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条件和战略要求。移动互联网的能力提效和标准规范化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有助于高校实验室更好地以科技服务于社会和人才培养。通过将ISO17025标准引入到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有助于提高面向社会提供鉴定、评估、测量、培训服务的质量与标准化,有利于高校实验室更多地参与国际实验室认可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在国内高校高标准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引入ISO17025标准,也具有突出的引领作用和指向意义。

    2016年02期 v.34;No.159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大学生逃课之教师的过与责

    云美厚;赵秋芳;

    大学生逃课现象折射出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上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剖析,教师在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中的6种过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逃课之风,具体过失表现为:责任心不强,课堂管理不作为;教学水平不高,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不当,信息量不足;教学方法老套,单调乏味;成绩评定不科学,考核不规范;教师人格魅力不足,示范作用缺失。教师具有遏制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职责和义务,需严格课堂管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创新教学方式。

    2016年02期 v.34;No.159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探析

    时艳芳;李连梅;

    青年教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新生力量和学校长远发展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然而,受学校其本身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反思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为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需青年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一方面,青年教师以自身发展为突破口,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以教为乐,善于思考、做反思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则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搭建青年教师发展平台:注重教学、严把入口关,加强培训、提高效果,提供平台、加强指导,科学的评价与反馈。

    2016年02期 v.34;No.159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人才培养

  • 理工院校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问题与策略——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罗建波;朱哲;龚琪峰;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究其根本宗旨和最终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国内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质造成了阻碍,进而影响大学和学科的建设。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分析理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并总结经验,提出加强学生人文知识素养、提供国际交流机会、建设校本国际化环境等适合理工院校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策略。

    2016年02期 v.34;No.159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范韶维;

    在实践中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系统性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形式的优点是摆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对应策略为:继续充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对于完善高校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必修课或选修课建设,尤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互动性,提高课程质量。

    2016年02期 v.34;No.159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多因素协同反馈式教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基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理念

    李守军;马小平;邱义臻;

    多因素协同反馈式教学模型是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探索,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为例,多因素协同反馈式教学模型可以指导教学改革,具体来说,关注理论教学的目标驱动机制,实践教学的任务驱动机制,网络教学的动力驱动机制,以及教学成绩的过程评价机制。经过3年教学实践,论证了模型各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6年02期 v.34;No.159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学生事务

  • 教育公平视野下班级边缘人引导策略

    陆韵;

    大学班级边缘人是班级结构分化的产物,其生成受到个人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的多重影响。边缘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决策权力、人际资源、奖惩刺激和师生互动,其存在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者针对边缘学生的引导策略包括: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有教无类;营造班级文化,促进和谐互助;加强师生沟通,给予特殊关怀;创造锻炼机会,鼓励个性发展。

    2016年02期 v.34;No.159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之根源

    申新;孙静;郑文奇;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配备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已为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高校所扮演的角色也由原先单一的学生角色转化为学习者、管理者及被管理者的多重角色,相应的权利与权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基于权力与权利的视角对角色多重性冲突的根源予以分析,厘清其权利与权力差异及负面影响,以期能够更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制度、专业化及自我的调适途径。

    2016年02期 v.34;No.159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义务支教的思考

    卢宁;吴松;李晗杰;

    "互联网+"大学生支教是大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通过在支教地点安放电脑、投影及语音设备,依托网络在线教育系统对偏远地区儿童开展非面授形式的网络实时教学活动。"互联网+"大学生支教开创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新形式,具有打破时空限制,丰富支教内容,提高支教效率,降低成本等优势。探索开展"互联网+"大学生支教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网络素养和公益意识的提升,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

    2016年02期 v.34;No.159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课程教学

  • 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建设研究

    张长立;白现军;

    加强案例教材建设对于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公共管理案例教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还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增强其系统性、时效性、本土性和典型性。通过精选主题、广搜素材、提炼升华、反复打磨等基本流程,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案例。

    2016年02期 v.34;No.159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实验模块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实验经济学的视角

    温晓慧;黄海洋;王晓蕾;钱永坤;

    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将经济学理论和具体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实验模块教学的意义,并以实验经济学为视角将微观经济学的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模块、研究模块和综合模块。通过三个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模块学习和建设,夯实学生的经济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微观经济学实验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2016年02期 v.34;No.159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学方法改革与思考——以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为例

    贺虎;隋旺华;曹丽文;孙如华;

    为了适应国际学院学生培养模式的特点,通过分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并成功进行了实施。首先,是将课程的知识体系与递进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遴选了相关内容并制定不同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然后,在教学过程,强化过程考核,突出能力与学习态度,设计了合理的过程考核评价评分方法,解决了突击应付难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学与学习效率,这对国际生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016年02期 v.34;No.159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煤炭高等教育》征稿简则

    <正>《煤炭高等教育》创刊于1983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煤炭高等教育》是江苏省一级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立足于煤炭行业、面向全国,以系统地反映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本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一、栏目设置与研究范围

    2016年02期 v.34;No.159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