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

  •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理论、实践与思考

    林冬华;沈文淮;熊建文;张长海;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质量保障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目标行为模式、决策评价模式、质量环、全面质量管理、良好本科教育七原则是教学质量保障重要的理论基础。文章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阐述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探索、现存问题与未来改革方向。

    2016年03期 v.34;No.16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

    徐其清;李长虹;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但仍面临着许多理论困惑和现实难题亟待澄清和破解。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与死亡、珍爱生命与贪生怕死、延长寿命与提升生命质量、珍爱自己生命与关爱他人生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领悟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对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品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6年03期 v.34;No.162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战略联盟:“后MOOC”时代高校的选择

    李腊枚;

    "后MOOC"时代并不意味着MOOC的发展走向终结,高校战略联盟以自身的优势符合"后MOOC"时代的趋势走向。其主要的战略联盟路径可分为资源共享式、学分互认式、共同开发项目式和外部合作式,高校可根据具体联盟对象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对策。然而,每种抉择的背后必然会考虑到若干相关问题,高校应从树立联盟思想、规划方案、建立组织机构、探索资金与政策支持等方面,以循序渐进与勇于挑战的态度促进"后MOOC"时代高校MOOC的新一轮成长。

    2016年03期 v.34;No.162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比较高等教育

  • 中澳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体系对比与优化探索

    张磊;屠世浩;张东升;牟宗龙;王若帆;张艳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矿业的日益深度交融,我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已成为热点和难点。这使得国内外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对比研究变得十分迫切。为此,文章阐述了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的过程、我国与澳大利亚本科采矿工程教学对比的必要性以及对我国本科采矿工程教学特点的比较分析。最终对我国本科采矿工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探索,并指明了未来的优化建设方向。

    2016年03期 v.34;No.162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比较视野下中日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研究

    梁睿思齐;郝云忱;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它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日本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上,并形成了以自我评估为基础、以第三方评估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估体制,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比较中日高等教育评估的主体、指标体系、组织机构以及法律法规等,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6年03期 v.34;No.16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话语权的建构与完善

    弓海军;刘世丰;许蓓;

    自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话语权格局。作为一个思维活跃、知识丰富、接受力强的群体,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自媒体最活跃的用户。结合法国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从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心理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在自媒体使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话语权的变化,进而阐释建构当代大学生群体话语权实现机制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2016年03期 v.34;No.16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我国高等教育慕课的现状、定位与未来

    戴海金;陈平;

    当前慕课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即人与人交流缺失越来越制约慕课的发展。认清慕课在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应有定位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是当务之急。通过文献研究法,本文认为慕课未来发展有三个方向:一是传统的社会慕课;二是作为高等教育辅助的慕课,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将是慕课未来的主流;三是作为高等教育上游的慕课。慕课要做的不是彻底取代传统大学,而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与传统大学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改良大学。

    2016年03期 v.34;No.16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为例

    王林秀;王思佳;许娜;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教学现状,文章对比分析了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以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信息传输机制和知识内化过程,由此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并以中国矿业大学该门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过程控制方法。

    2016年03期 v.34;No.162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教育心理

  • 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心理动因及疏导策略

    冯曦鹏;何云峰;

    目前,研究生的学术失范事件频发,其严峻态势不容忽视,且已经引起学术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研究生学术底线频频失守、屡碰学术道德红线、学术自律意识淡漠、学术失范五花八门等行为表征的分析,尝试从个体心理、管理心理、社会文化心理等三个维度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进行归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策略:一是,强化价值观教育,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二是,优化社会学术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三是,优化学术管理制度,强化导师言传身教。

    2016年03期 v.34;No.16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提升策略研究

    翟文艳;赵海琳;李晗杰;

    由于国家、高校、家庭和个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在拥有相对良好的培养基础的同时,仍滞后于我国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政策导向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高校从构建完善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拓展创业情景模拟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和增强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工作的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升培养水平。

    2016年03期 v.34;No.16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高校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心理动因及学习效果研究——以“管理学”课程为例

    芈凌云;聂锐;吕涛;张磊;刘玥;

    为了提高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的课堂参与以促进课程学习效果的改善,文章以某"211"工程大学面向非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管理学"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问卷调查,建立了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心理动因及学习效果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目标追求、学习活力和课程态度是影响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行为的主要心理动因。因此,引导学生课程态度是促进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关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提高通识教育课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2016年03期 v.34;No.162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大学德育

  • 以“德”“得”伦理倚联思想构建高校学生就业诚信体系

    张元;赵保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得"伦理倚联思想是社会伦理价值精神合理性的生态整合点和互动点。高校毕业生须依托主体在知、情、意统一基础上内化外在的社会倡导性道德规范以成就和完善自我人格,形成高尚德性。学校建立毕业生求职诚信档案并将其纳入学校的网络化管理机制中,追踪毕业生的诚信就业状况,统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形成毕业生就业监督机制。"德""得"相通呈现良性和谐的互动状态,既是一种伦理道德信念,也是一种让无德之人终将不得的世俗性践履。注重利益意识在主体的就业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功能和导向作用。整合作为他律机制的社会舆论和各方力量,加强作为自律机制的学生主体自身道德品质系统的建构,实现学生主体对道德规范他律性的认同和内化,并上升为其自身的善良意志,进而对就业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进行把握和掌控,并在两个机制良性互动过程中促进公正、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最终生成。

    2016年03期 v.34;No.162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审视与培育

    孙留涛;

    微博、微信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与整合信息并吸收内化为自身价值判断、价值追求和生活实践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微博、微信空间转发的信息具有传播思想和承载价值观导向的功能,折射出大学生价值观的认同趋向与追求。通过大学生微博、微信传播的信息文本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审视与培育需从占领网络舆论高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网络空间、彰显真善美的现实存在,教师回归真实本性、引导学生感悟和成长,注重以文化人、触动大学生内心世界四个维度进行培育。

    2016年03期 v.34;No.16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高校管理

  • 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龚日朝;施式亮;孙亚鹏;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理念创新问题。基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管理过程的出发点、教学管理评价与决策分析的依据,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设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将教学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架构体系有机耦合,开展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和系统开发,实现教学管理的过程与结果、管理与服务、管理精细化与信息化三融合。以培养方案为核心设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思路,对高校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6年03期 v.34;No.16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地方院校大学生时政参与现状反思研究——以S高校为例

    张伟霞;郜雪峰;吕晔;李美珍;

    大学生中的"时政冷漠"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地方院校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政治活动的比例不高、参与程度相对较低的"时政冷漠"现象,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分析与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消解与教育对策。

    2016年03期 v.34;No.162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教师发展

  • 场域规制与资本弱势: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发展境遇

    傅在汉;黄诚;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在我国复杂的高等教育境遇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在发展场域上的底层性、边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发展资本上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三重弱势表明,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师体系中的特殊弱势群体。为了促进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国家要通过明确独立学院发展方向、加快教育系统的去编制化改革提供政策支持;独立学院要通过争取更大办学自主权、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组织支持;青年教师要通过潜心教学科研、加入或创建学术共同体积累发展资本。

    2016年03期 v.34;No.162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认同危机:当前高校教师道德失范的内在根源

    张宝根;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价值观不断分裂与融合和高等教育改革热潮的影响下,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受到强烈的冲击,认同危机将造成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感的丧失、道德生活的分裂和道德合理性受到质疑。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内外部因素,提出构建教师个体的道德愿景、注重教师主体内在德性的培养以及培养道德修养自律性等方面的对策。

    2016年03期 v.34;No.162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人才培养

  • 矿业类高校新兴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饶中浩;

    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科研水平。因此,需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而达到促进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针对矿业类高校能源动力类新兴学科的研究生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介绍其研究生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强化研究生培养梯队建设、以科研项目带动科研激情、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以拓宽视野、贯彻组会制度进行研讨等,并对其培养成果及质量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与不足,为矿业类及其它行业理工科高校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6年03期 v.34;No.162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的探究

    郭文彬;刘天坤;赵兵朝;张建华;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采矿工程需求的人才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一的专业型的人才,而且为了与传统的高等院校竞争,新建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必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通过分析工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采用多元化的检验方式进行课程考核,结合对毕业生的寻访调查和课程结课成绩的比较,最终探索出能够适应当代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6年03期 v.34;No.162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学生事务

  • 基于已毕业困难生视角的当前高校资助育人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杜林;许敏;

    社会资本存量和个人成长力是影响资助育人实施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可以从家庭环境、个人能力习得、爱好特长培养、感恩诚信教育及心理问题五个角度进行测量。文章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完善当前资助育人政策的两个建议:遵循"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探索个性化资助模式;增强困难生社会交往能力,引导其合理的自我认知,建构其积极行为,提供恰当的发展平台,给予温暖的心灵呵护及营造接纳的成长环境。

    2016年03期 v.34;No.162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网络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与教育途径研究

    祝婧媛;杜超;

    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网络如何影响大学生诚信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现状、诚信状况及网络使用情况。结果发现,网络信息的使用方式对大学生诚信存在不同影响:网络的总体使用情况及网络评论与诚信负相关,但对网络新闻的关注行为及对网络热点事件的生活讨论则与诚信正相关。

    2016年03期 v.34;No.162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创业与就业

  • 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路

    侯永雄;余晓玲;

    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反思,深刻把握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与大学生就业工作之关联;进而在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考察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是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关键;最后提出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路:引导学生从"找到一份工作"到"创立一份事业",变革就业工作理念;引导学生从"规划职业生涯"到"主导生涯发展",转变就业指导目标;引导学生"技和术的习得"到"能和道的回归",重构就业技能培训。

    2016年03期 v.34;No.162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吕雪晴;刘满芝;

    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服务对象和形式单一、服务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等问题。大学科技园应建立起包括人才培养服务目标、主体、对象、平台、机制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重点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体、三大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以及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的建设。

    2016年03期 v.34;No.16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课程教学

  •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赵杭莉;李晓宁;

    "管理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量化分析思维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访谈进行调研发现,该课程的教学应该在实际调查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学校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需增加实践课时,以培养学生运用量化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2016年03期 v.34;No.162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基于学科优势的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讨

    朱卫兵;王晓振;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依托优势学科平台,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巨大优势,将实习活动拓展到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的每一个环节,结合"十三五"规划对采矿工程专业提出的"与时俱进,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新要求,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实习理念,在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扩大学科优势带来的便利,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习环境,使生产实习成为采矿工程专业的独特优势。同时,结合多年来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调整思路,创新方法,以新一轮本科生培养方案制定为契机,给予多角度的大胆创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实习改革探讨方案。

    2016年03期 v.34;No.162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采矿工程专业力学知识结构优化研究

    徐营;曹启正;谢耀社;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采矿行业对技术人员的力学需要,结合采矿专业特色和现代化采矿特点及其力学要求,在现代化采矿格局的基础上,对采矿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以提升采矿力学知识能力为目标,丰富配套教学方法为手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灵活运用力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016年03期 v.34;No.162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教育广角

  • 江苏省高校科研效率及其提升路径研究

    王树乔;王惠;程虹;

    文章结合SE-CCR模型和DEA-BCC模型,对江苏省35所高校2013年的科研活动相对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对比其区域差异情况,提出改善建议。结果表明:DEA-BCC模型测算出仅有13所高校科研活动的投入产出处于DEA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制约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而CCR模型测算出河海大学的科研效率值最高;从区域对比来看,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的高校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技术效率等方面都领先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区域差异显著。

    2016年03期 v.34;No.162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学术信息

    王欣莹;安宁;

    <正>2016年5月-6月,中国煤炭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秘书处组织开展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推荐工作。秘书处向17所会员高校下发了《关于组织推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九次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高等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的通知》(中煤高教字﹝2016﹞1号),经各高校自主申报,秘书处于5月下旬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会议评审,从8项申报课

    2016年03期 v.34;No.162 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煤炭高等教育》征稿简则

    <正>《煤炭高等教育》创刊于1983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煤炭高等教育》是江苏省一级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立足于煤炭行业、面向全国,以系统地反映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本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6年03期 v.34;No.162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