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

  •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维度发展与重构

    毛荟;何云峰;王宁;

    高等教育质量观随时代发展实现着从精英化到大众化、从一元到多元、从认识论取向到价值论取向、从关注客体到关注主体、从封闭僵化到开放发展的多维度动态的转变与发展,且在转变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价值理性弱化、忽视过程性与人文性等不足之处。因此,未来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要在建设质量文化和强化质量意识的基础上,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注过程性与人文性,站在全球高度上看质量以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2016年06期 v.34;No.16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价值判断及选择

    唐宇聪;李经天;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方案下的新型本科教育定位,它既是历史与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成就一流大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一流本科教育内涵的探究,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出发。求质、求精、求新是地方高等院校进行一流本科建设必须把握的原则与核心追求。求质是以课程设置、规模控制、结构调整为抓手;求精是以设备优质、学风优良、文化优特为目标;求新是以观念创新、管理革新、教法更新为重点。

    2016年06期 v.34;No.165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地方行业院校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郭建耀;

    地方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地方行业院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探索发展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也产生了诸多启示。

    2016年06期 v.34;No.165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近五年来“大学卓越教学”研究述评

    吴超雅;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12—2016年关于"大学卓越教学"的相关文献,总结出已有研究大致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卓越教学"内涵及评价标准的研究;"大学卓越教学"教师方面的研究;"大学卓越教学"的教学过程及课程设置的研究。已有的关于"大学卓越教学"的研究,在拒绝平庸与追求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和教学成效等方面都达到卓越的特点,但这些研究对"大学卓越教学"的界定不够明晰,常常将卓越教学等同于有效教学。通过对近五年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进一步明晰"大学卓越教学"的定义,从而丰富并推进该领域的研究。

    2016年06期 v.34;No.16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比较高等教育

  • 荷兰高校学生培养及其质量保证体系述评

    党文琦;赵怡斐;宋迎法;

    17世纪以来,随着荷兰政治经济的崛起,其大学获得了长足发展,逐渐迈入高等教育强国之列。立足于基本国情,荷兰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采取高等教育入学鼓励政策,发展本科、硕士教学和博士科研,建立特色鲜明的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举措,促进荷兰高等教育普及化和民主化,保证其高等教育质量。荷兰高等教育经验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016年06期 v.34;No.16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办学特色研究

    车如山;邢曙;

    梨花女子大学是韩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象征,是亚洲女子大学中最好的,也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女子大学。从创办之初发展至今,梨花女子大学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并成功成长为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女子大学,得到外界的一致认可。研究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教育理念、专业设置、性别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与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办学经验和特色,对于同样位于亚洲且有着相同文化渊源的我国女子大学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2016年06期 v.34;No.16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拉丁美洲高等教育市场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徐东波;

    拉丁美洲高等教育市场化起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受欧美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再加上现实需要的增加,很多拉美国家兴起了大量私立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更像是一种商品被市场化。这给拉美高等教育带来表面入学率的增加与高等教育的繁荣,实则埋下教育不公平、教育管理过分利益化、教学与科研质量下降等隐患,使拉美高等教育变得混乱无序,深陷市场化难以自拔。这些惨痛教训应该被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重视,要把握市场化过程中的"度",在公平与效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数量与质量、全球化与本土化这几对辩证关系中明智抉择,寻求平衡点。

    2016年06期 v.34;No.165 34-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

  • 云学习平台资源建设研究

    黄云;覃遵跃;钟键;

    云学习平台建设是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点,而教育资源建设是云平台建设中的基础工作。文章分析教育资源建设的不同来源,剖析当前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通过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加强教师教学资源建设能力培养、深入融合学生与企业需求、拓展学习平台管理功能等方式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平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吉首大学云学习平台教育资源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

    2016年06期 v.34;No.165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教育观念的转变

    鲍剑洋;沈群;

    从论述信息化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变化入手,分析"互联网+教育"理念对教育观念的影响,研究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思维模式的转变,阐述新的信息技术、网络应用和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影响。

    2016年06期 v.34;No.165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信息技术与“流体力学”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崔嵛;李明;

    针对矿业工程类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教学实际,将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法应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点、教学目标、知识点评价方式、教学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基于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将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将平台的功能与混合式学习的特点相融合,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各自的优势,在授课方式、考核机制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探索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信息技术与"流体力学"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6年06期 v.34;No.165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大学德育

  •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教育现代化应有之义——兼评廖启云的《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

    廉永杰;

    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乃至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本身的规定性,在促进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能够起到激励个体更新思维方式、转变价值观念、提升审美情趣、建立道德自我等推动功效,故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原本就是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现代化视域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宏观上应该立足三个背景,注重把握好三个原则。

    2016年06期 v.34;No.165 53-5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重构

    王友建;李晓宇;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评价学生成长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当前传统的评价体系已经与学生多元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为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文章结合实践现状分析,厘清了当前体系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指标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构建"基础素质+发展素质"双模块评价体系、架构基于微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完善结果使用机制、搭建反馈与申诉通道等具体措施。优化后的测评体系有助于凸显激励与引领功能、规范数据采集、简化测评难度、提升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2016年06期 v.34;No.165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高校管理

  • 基于成效为本理念的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赵倩;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成立初期的开放大学教育质量更是关系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而提升开放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基于成效为本理念构建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以成果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将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分解为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估三大模块。课程开发模块包含设计教育成效、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评估方案;课程教学模块包含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课程评估模块是实施多元主体评估。

    2016年06期 v.34;No.165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基于矿业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任海兵;李乃梁;董成亮;

    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工业工程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的经验,阐述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关系。并通过分析矿业类高校工业工程基于矿业的科研优势、工业工程与矿业科研相融合的重要性和矿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提出矿业类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科研方向。最后,在分析矿业类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基础上,提出矿业类高校工业工程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改革方法和措施,以期对矿业类高校建设矿业特色工业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6年06期 v.34;No.165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教师发展

  •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王润彤;朴雪涛;

    地方本科高校面临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战略任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建设与之相应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在转型的背景之下,地方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育人定位尚未明确、缺乏相应的细化评价标准、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通过政策分析的方法,本文提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创新大学技术文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建立产教联盟组织、鼓励教师引领学生创业。

    2016年06期 v.34;No.165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以山东某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孙丽;郝荣霞;成敏;

    以山东某地方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为调查对象,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度较高;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大,且存在明显的教龄和职称差异;学校职称政策对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导向作用非常明显;教师最不满的是教师评价体系不合理、无关工作耗费精力大。根据调查结果,为促进教师职业终身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构建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培训体系;加大对教师进修的支持力度;建立连续、稳定、科学的职称评审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并完善绩效发放办法,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2016年06期 v.34;No.165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幸福惯习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省思

    高世杰;赵红灿;

    幸福惯习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实现中具有同步互动、秩序归并和文化再生产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总根源"。对高校组织和辅导员个体维度进行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幸福惯习与职业化结构失衡、主体性实践与职业幸福感张力紧张。在幸福惯习语境下,科学引导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选拔—成长—优出的职业动力机制、培育辅导员大爱精神的职业自信境界才是契合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价值追求。

    2016年06期 v.34;No.16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人才培养

  • 理工类院校“广谱式”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王瑞佳;付冬娟;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社会需要具有高深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然而,通识课程在我国理工类高校中的开设差强人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因此,理工院校应当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广谱式"通识课程体系。通过树立合理的知识观,建立实践导向的校企合作平台,引入智慧型教师的方式,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构建"广谱式"通识课程体系。

    2016年06期 v.34;No.165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毕业设计环节过程精细化管理研究——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

    谢广元;彭耀丽;陶有俊;匡亚莉;吴玲;

    毕业设计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中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照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研究查找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以往毕业设计环节与我国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相关要求的差距,研究了毕业设计过程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措施,构建了专业毕业设计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实践表明这些措施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保证,促进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对我国工程专业人才研究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2016年06期 v.34;No.165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学生事务

  • 高校学困生和学优生家庭背景比较调查研究——以江苏省某重点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王小青;邹春然;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是教育学科经典的研究思路,也是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议题。研究将家庭背景分为家庭经济收入、父母职业、父亲社会声望和家庭所在地四类,以江苏省某重点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重点分析和比较家庭背景对大一年级学生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业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收入对学业成就有显著影响,但父亲社会声望和家庭所在地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今后的高校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6年06期 v.34;No.165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高职生职业生涯初期就业稳定性研究——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吴文辉;

    高职毕业生近年来存在职业生涯初期稳定性不高,就业质量和满意度较低等问题。基于对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进行的实证调研与数据分析,探索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初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用人机制、回归教育本质、建立生涯规划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16年06期 v.34;No.16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课程教学

  • 彰显“构造地质学”煤炭特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姜波;李明;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基础和骨干学科,知识体系具有高度集成性和综合性,体现出纲领性的学科特点,并且推动着固体地球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体系的新进展。而煤是一种对应力和应变环境特别敏感的特殊岩石,在相同的构造环境中,表现出较无机岩石更易发生变形,并且变形性质多样、变形类型繁多,呈现出特有而丰富的构造变形现象。因此,在矿业类"构造地质学"教学中彰显煤炭特色不仅十分必要,也是煤炭资源勘探与开发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通过介绍煤变形及矿井构造的典型特征及其与相关教学知识点的联系,期望进一步推动具有煤炭特色的"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年06期 v.34;No.165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现代采矿技术”双语课程建设与实践

    范钢伟;张东升;张磊;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较早地开展了双语教学的探索工作。本文阐述了"现代采矿技术"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定位,提出了以拓宽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学科前沿、提高国际交流能力为出发点的课程教学内容。结合采矿工程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现状,提出了全英文教材选择方法,确定以维持型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了以专题研讨教学法为主线、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2016年06期 v.34;No.165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行动学习法与案例教学法在MBA课程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许红华;王智宁;

    MBA的教学理念呈现出多样化、国际化的趋势,要求教学方法上注重团队自主学习与研讨式教学。在MBA课程教学中运用行动学习法与案例教学法,发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对提升MBA教学水平有帮助。本研究通过两种教学方法实际应用过程和实施效果的比较,总结两种方法的特征,为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MBA课程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2016年06期 v.34;No.165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双语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以“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课程为例

    周蕾;

    开展双语教学是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必然要求,而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是双语课程开展的基础。基于当前双语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成果不足的现状,本研究以"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课程为例,对双语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在对课程资源建设内容,教材与参考书目选择、教学信息设计与分享、网络教学资料建设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对其建设效果进行评价,最后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提出优化建议。

    2016年06期 v.34;No.165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教育广角

  • 激活博物馆文化资源 探索博物馆育人之路——以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为例

    王纪恩;刘长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博物馆的工作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博物馆如何激活文化资源与进一步发挥育人功能成为其今后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工作。通过阐述高校博物馆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优势、重要意义和育人目标,结合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的实际,探讨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拓渠道开展文化育人的途径和具体做法,有效促进了博物馆文化和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在开放互动中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6年06期 v.34;No.165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订阅启事

    <正>1.《煤炭高等教育》逢单月25日出版,每册定价10.00元,全年定价60.00元(免收邮寄费),可随时订阅,亦可补订往年过刊。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煤炭高等教育》编辑部,联系电话:0516-83885454,邮政编码:221008。2.订阅费用方式:通过银行汇款,银行汇款方式如下:户名:中国矿业大学账号:5274 5820 6279

    2016年06期 v.34;No.165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煤炭高等教育》2016年1~6期总目录

    <正>~~

    2016年06期 v.34;No.165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煤炭高等教育》征稿简则

    <正>《煤炭高等教育》创刊于1983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煤炭高等教育》是江苏省一级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立足于煤炭行业、面向全国,以系统地反映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本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一、栏目设置与研究范围《煤炭高等教育》设有校长论坛、改革与发展、理论解读、院校研究、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教育心理、大学德育、高校管理、教师发展、人才培养、学生事务、创业与就业、课程教

    2016年06期 v.34;No.165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