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坛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袁俊平;

    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高等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严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学工作保障体系。

    2018年01期 v.36;No.17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华北科技学院的安全特色发展之路

    张瑞新;王树;尚闯红;王永建;

    高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为大学在其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高校要想在大学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积极创建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华北科技学院坚持安全特色的发展之路,从办学定位、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对外合作等方面坚持安全特色,在新形势下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8年01期 v.36;No.17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抓好“两个课堂”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

    谭秀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山东工商学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加强课程设计、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搭建数据平台、推动师生参与等途径,积极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系统构建了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这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丰富了第二课堂内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对接与融合,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

    2018年01期 v.36;No.17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

  •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热词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黄继辉;宋定坤;

    热词是传播媒介的变革与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大学生是网络热词的追捧者、传播者和创造者,网络热词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双向的影响。正向的网络热词有助于引领大学生凝聚共识,传递主流价值观,加强文化认同,激励创新精神;负向的网络热词则消解了主流价值在网络空间的表达,凸显道德失范现象,同时对传统语言表达形成冲击。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发挥网络热词在大学生网络教育中的正向功能。

    2018年01期 v.36;No.17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基于网络文本的质性研究教学

    徐梦洁;吴红梅;焦凌佳;

    质性研究在科研领域受到的关注产生了对质性研究教学的需求,但是质性研究教学注重实践性的特点与质性数据分析对数据品质的要求,增加了质性研究教学的难度,影响了质性研究教学的开展。网络问答社区产生的海量文本使得质性研究教学得以另辟蹊径。教师依托"经济地理学"这一课程,立足网络文本,以扎根理论为分析方法,开展质性数据分析教学。尝试后表明,基于网络文本的质性研究教学能整合已习得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展研究思路,进行有创意的研究。即便网络文本存在一些不足,但以此为基础的质性研究教学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同时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在质性研究教学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

    2018年01期 v.36;No.172 19-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智慧课堂背景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索

    朱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将互联网终端转化为英语教学的有力工具,这是大学英语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的课题。在探讨智慧课堂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优越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详细阐释了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具体课堂设计。尽管目前智慧课堂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存在诸多困难,但智慧课堂的实践有助于转变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难题,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方向和路径。

    2018年01期 v.36;No.172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教育心理

  • 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约谈中导入的可行性研究

    曹楠;

    在西方国家,艺术疗法作为一门学科已有很长的历史,心理学理论和艺术教育理论奠定了艺术疗法的系统框架。以艺术疗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艺术疗法的概念及历史背景的深入研究,探索艺术疗法导入大学生心理约谈过程中的可行性与方式。在大学生心理约谈过程中导入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等艺术行为,有助于释放内心压力、发泄压抑情绪、缓和情感冲突、整合身心状态,从而达到净化情绪的目的与效果。

    2018年01期 v.36;No.17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理性情绪疗法理论在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运用

    陈文雯;范韶维;王铭;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择业等具体问题。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个性化辅导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重要手段。以理性情绪疗法为辅导员谈心谈话提供一种理论指导,可以有效提高谈心谈话的实效性。

    2018年01期 v.36;No.172 32-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研究生教育

  • 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鹏靖;谷洪波;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我们国家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基石。在当今经济竞争、人才竞争日臻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研究生作为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日趋重要。但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仍然存在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缺乏的状况,通过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我国目前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更新教学理念、鼓励跨学科培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营造创新科研氛围,加强研究生的自我培养。

    2018年01期 v.36;No.17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省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思考——基于浙江省的分析

    王媛;陈山漫;汪辉;

    教育供给侧改革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通过分析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研究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专业学位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切性,发现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省内区域间发展失衡、专业学位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切性偏低、教育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实现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

    2018年01期 v.36;No.17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成因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

    梁晓;

    研究生培养中的"学术门户"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伴随着导师和学生的交互关系,且通过导师对学生在学术上和人格上的影响而自然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同门关系,其具有学缘性、继承性、封闭性、排他性等特征。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下,"学术门户"的产生是场域、惯习、资本、符号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场域是一个关系性空间,为"学术门户"的产生提供了环境基础;惯习是实践的内在机制,是"学术门户"产生的心理根源;资本是实践的动力学原则,是"学术门户"产生的物质基础;符号权力把现存的关系合法化,是"学术门户"产生的制度因素。

    2018年01期 v.36;No.172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新招生制度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马明;

    以职业为导向的在职人员申请研究生学位制度于2017年发生重大变革,给培养单位带来了新的挑战。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有"一个提高、两种生源、三层动机、四类身份"的显著特点,在新招生制度视角下,基于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积极探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认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需在培养方案、课堂学习、能力考核、导师指导、专业实践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2018年01期 v.36;No.17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创新与创业

  •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生态

    路红显;刘莹;王忠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理念创新,以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其提供整体设计思路。创新创业是高等教育新的时代主题,是高校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共同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水平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专业教育才是合格的创新创业教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建设基于创新和创业的专业教育,建设基于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建立基于创新创业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立基于创新创业的教学资源支撑机制;建立基于创新创业的专业教育建设机制;建立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2018年01期 v.36;No.17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矿业类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苗真勇;陈紫珊;胡海山;周敏;石美;

    矿业类创新人才对于实现矿业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学生是矿业类高层次储备创新人才的主力军,也是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宽基础、强能力、善协作、敢求新,通过多学科交叉去解决复杂技术难题。文章分析了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详细阐述矿业类高校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难题所需的核心能力,并提出提升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增强矿业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抓手,为实现矿业科技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18年01期 v.36;No.172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校园文化环境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模型的研究

    钟世潋;

    以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该模型的构成要素得出: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人力资源个体素质开发的重要中介变量,影响着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与目标的达成、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而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行为文化环境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绩效,从而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路径参考。

    2018年01期 v.36;No.172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学生事务

  • 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成长主动性的影响——基于精神信仰的视角

    杜超;祝婧媛;

    通过对365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成长主动性的影响以及精神信仰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生活事件与成长主动性正相关,社会及实用主义信仰与成长主动性正相关,超自然信仰与成长主动性负相关;社会信仰、实用主义信仰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成长主动性的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在高社会信仰和高实用主义信仰的人群中,负性生活事件对成长主动性的影响作用更低;超自然信仰部分中介了生活事件对成长主动性的影响。

    2018年01期 v.36;No.172 67-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述评

    郦炬;邱洋海;

    以微博、微信、微课等微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产生了广泛地影响。既有的研究强调就业指导工作意识的"微转向",更关注微平台技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使用以及围绕技术平台的管理配套研究。研究主题和内容同质性强,难以满足工作的深入推进,建议加强如下三方面研究:对微平台效果的实证研究;微时代理念与就业指导工作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微平台与传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深度整合研究。

    2018年01期 v.36;No.172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协同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吴御生;罗三桂;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一个涉及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四个子系统的系统工程。基于协同理论视域,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足、高校服务企业能力不强、企业积极性不高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缺失等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协同效应的产生,需要政府发挥主导调控支持作用;高校提升培养与服务能力;企业全程参与协同培养和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2018年01期 v.36;No.172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混合学习环境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探究

    陶宇炜;陶依洋;谢爱娟;罗士平;

    混合学习是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梳理混合学习研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构建基于混合学习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培养路径和实施策略。该模式从"前期准备、教学组织、学习行为管理、学习评价"四个过程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准实验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创新效能感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从而为混合学习环境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解决方案。

    2018年01期 v.36;No.172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课程教学

  •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问题与举措——以中国矿业大学英语专业建设为例

    祖大庆;闫瑾;

    基于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目前发展遇到的困境,以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背景,通过分析"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机遇和问题,探索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如何构建复合型、实用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以期适应"双一流"建设目标的要求提升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英语学科和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01期 v.36;No.172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小语种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王琼;朴雪涛;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加快了沿线各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对小语种专业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我国高校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出现招生数量不均衡、重语言教学而轻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资源匮乏、实习实训基地及岗位欠缺等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小语种教育,包括加强小语种教师队伍建设,增设小语种人才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岗位,努力培养小语种人才的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型小语种拔尖人才,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开展储备高端人才。

    2018年01期 v.36;No.172 90-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大学小班研讨课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刘海燕;孙文远;

    小班研讨课不单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规模的缩小,更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教学范式的转型,开好小班研讨课需要教师革新教学认知、掌握更多的研讨教学策略。小班研讨课一般包括准备、实施、反思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小班研讨课的成功开设都非常重要。成功的大学小班研讨课应营造尊重、宽容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全面的参与,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将讨论主导权让渡给学生。此外,在研讨中还要尽量让学生的发言保持平衡,允许沉默,避免表面讨论和教师"独裁"现象发生,创造性进行分组以促进学生参与等。

    2018年01期 v.36;No.17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实践教学

  • 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践调查与实施对策研究——以吉首大学经管类课程为例

    张琰飞;

    研讨式教学是提升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吉首大学为例,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教师改革意愿、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学支持因素和管理体制因素是制约实施研讨式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提升研讨式教学改革的效果,要激发教师改革积极性,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参与主动性,完善支撑平台,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2018年01期 v.36;No.172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

    吴金刚;郭兵兵;郭军杰;

    针对我国当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突出问题,提出了培养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改革理念。以河南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为例,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和制订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四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基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成果和经验,为新形势下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2018年01期 v.36;No.172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信息科学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方法探索

    莫礼平;周恺卿;

    结合武陵山片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探索由知识及技能学习子平台和科技创新实践子平台构成的信息科学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方法。通过对创新实践教学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界定,据此提出依托MOOC环境的知识及技能学习子平台的设计结构和依托实践基地的科技创新实践子平台的设计结构,分析两个子平台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机制,并进一步讨论构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可行性,为信息科学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实际构建、运行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8年01期 v.36;No.172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教育广角

  • 普及化时代大学教师群体的发展特征与角色扮演前瞻

    廖莉萍;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2019年将迈入普及化新时代,将引发高等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特定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师群体。普及化时代高校教师将在大众化累积的基础上呈现出多样化、灵活性和包容性的发展特征。大学教师除继承传统角色外,还将变身为终身学习的参与者、"义务"高等教育的履行者、学生的"知情人"以及新式"专家和课程代表"等。

    2018年01期 v.36;No.172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图书馆的建设为视角

    徐艳萍;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仍显不足。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及网站调研发现,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对信息素养教育认识不足、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式单一、新媒体利用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图书馆、高校和大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2018年01期 v.36;No.172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高校就业工作新途径研究——以校友资源的挖掘为视角

    同晓;庞波;姜国平;刘炜航;

    校友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对于高校就业工作渠道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友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同时也成为学校在行业和社会中的"活名片",同时,他们能够方便的获取行业最及时、准确的招聘和实习信息。高校应着力挖掘校友资源,完成校友信息库建设,完善校友工作机制。

    2018年01期 v.36;No.172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煤炭高等教育》征稿简则

    <正>《煤炭高等教育》创刊于1983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江苏省一级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本刊立足于煤炭行业、面向全国,以系统反映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本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8年01期 v.36;No.172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