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欣;宁芳;
从大学本质属性出发,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本科院校治理模式的现状与特征,以便于不同高校进行差异化选择。研究型大学,属于学术同行治理、政治治理、科层治理三者集合的治理模式,表现出底部沉重的院系治理结构特征,具有低密度集权的特点;教学研究型大学,也属于学术同行治理、政治治理、科层治理模式三者集合的治理模式,表现出权力结构居中,校、院两级博弈和均衡治理的特征,具有中密度集权的特点;教学型大学,属于政治治理、科层治理与企业化治理模式三者的集合,表现出权力上移,校级层面的上级治理特征,具有高密度集权的特点。
2018年04期 v.36;No.17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颜天明;王维平;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衡量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却存在师资不稳定、教育质量不高和质量评估系统不完善等困境。为此,学校要通过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等路径破解当前的困境,以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8年04期 v.36;No.175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韩嵩;张宝歌;
从目前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进程来看,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增加。发挥区域高等教育对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高校主动介入企业、企业邀请高校参与、政府作为中介以及高校资源与市场资本供需对接等,对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的意义重大。
2018年04期 v.36;No.175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乔璐瑶;赵英;
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着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衔接不紧密、专业建设质量有待提高、专业设置特色不明以及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取向、以特色为牵引,以此来提高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2018年04期 v.36;No.175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赵惟一;
任务型教学法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对外中国文化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对象较多元、缺乏有效教学法的现状,以高等艺术学院开设课程"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任务型教学实践为例,探索了对外中国文化课任务型教学法的利弊。
2018年04期 v.36;No.175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刘满芝;吕雪晴;王华清;冯颖;王慧;
"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经管类课程,需要创新案例教学思维和方法,建设教学案例库并实现其动态更新。在探究案例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体系匹配关系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包括正逆向结合的"引例+实例+案例+创例"的闭环型"3+1"案例教学式体系,设计了"两横一竖"案例教学方法,提出了矩阵型"3+1"模式的案例教学,以期为经管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2018年04期 v.36;No.17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袁华萍;张宝兵;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对高校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变化。为了确实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需求、学生能力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通过对当前"政府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生需求以及学生能力等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设计与学生需求联系不紧密、忽视教学评价等问题。因此,文章在归纳总结学者们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提出将学生需求、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从学生需求和学生能力出发,重视并分析教学评价,调整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路径改革。
2018年04期 v.36;No.175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公云龙;张绍良;侯湖平;杨永均;
本世纪初,为适应国际化、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国高校陆续开展了双语教学。通过借鉴已有的双语教学研究成果,将层层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应用到"不动产估价"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学生参与、课时安排、课堂氛围营造、课程考核、双语能力维持等方面的不足。结合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的实践,从双语课程群体系构建、双语课程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培训、激励保障制度设立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改革优化策略。
2018年04期 v.36;No.17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