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坛

改革与发展

  • 使命何以成了难题?——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沉思

    文胜利;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审视中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反思:一是全面学习苏联,实行院系调整,在短时间内保障了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改善了中国高教的区域布局,但也因此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与后果。即破坏了高等教育原有的生态结构,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制度方面实行按专业招生、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用统编教材等,这些均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高等学校从以教学为中心走向以科研为中心,偏离了育人这个根本。三是高校应试教育盛行,人文教育式微,创新教育严重缺位。为此政府、高校与社会都应立足实际,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氛围与条件。

    2019年02期 v.37;No.179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近十五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热点研究——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

    江晨;赵峻岩;

    为了研究国内近十五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热点,利用Bicomb2以及Spss17软件对从中国知网筛选的2003-2018年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以及CSSCI来源期刊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588篇文献进行共词分析。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和学术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英美等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启示。

    2019年02期 v.37;No.17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分析

    李福林;康乐;

    以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实施战略两个维度对来华留学生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来华留学政策的制定具有以下特点:在五种基本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权威工具的使用最为频繁,且随着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使用的政策工具呈现出从权威工具、象征劝诫工具到能力建设工具、系统变革工具、激励工具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在国家政策上,对"留学中国"计划的推动主要从保障机制、体系建设和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切入,对多元共建来华留学事业的激励作用比较有限;在保障机制、体系建设和培养模式等环节,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向短期目标和政策成本,容易导致来华留学事业内外部能力建设和激励机制形成缓慢。通过综合考察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手段和目的,提出二维的政策分析框架,探讨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系统组合情况与对策建议。

    2019年02期 v.37;No.17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比较高等教育

  • 新西兰高等教育管理走向与办学特色

    张青青;何云峰;吉列丽;

    新西兰高等教育,以质量与公平为两翼,聚焦国内、放眼全球,在国际舞台上稳中求进、享有盛名。新西兰政府通过教育立法确立了高校自主办学的基本遵循,构建了灵活开放的高等教育阶段性战略,逐步建立与健全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运行管理体系和系统化、科学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新西兰高等教育呈现务实化、多样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特色。通过从政策发挥、运行管理、办学特色三方面扫描新西兰高等教育全景,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

    2019年02期 v.37;No.179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从职前教师培养视角看中美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异同

    谢薇;施雨丹;

    教师教育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母机",建设教育强国须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职前教师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能科学检验职前教师的培养成效,通过比较中国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和美国CAEP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旨在为我国职前教师培养工作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坚持质量引领,加强职前教师培养认证工作;严格筛选生源,为职前教师培养吸纳优秀人才;重视教育实践,优化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培养模式;加强协同引导,构筑"U-G-S"职前教师教育共同体。

    2019年02期 v.37;No.179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

  • 智慧教学时代高校教师的新角色及新课堂建构

    毛景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江爱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智慧教学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将形成新的角色维度,成为新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者、推广者和打造者,完成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构建智慧教学的生态课堂。新课堂也将成为实现知识的密集交融和瞬间延伸、思维的演练和有声传递、情感的互递和情绪感染、灵感的激发和知识创造、过程的监督和网状制约的场所。为实现上述改变,要构建有利于教师角色新维度和新课堂的教学支持系统,营造积极健康的教学文化环境,形成完善的教师发展和培训体系,建设智慧教学信息化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和课堂翻转。

    2019年02期 v.37;No.17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智慧管理”机制建设探究——以河海大学为例

    刘瑾;王琼亚;郑茜丹;魏继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海大学为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通过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制定师生激励措施、建立系统等一系列"智慧管理"机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构建了有效的管理体系。通过建设"智能管理"机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管理方法,有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持续发展。

    2019年02期 v.37;No.179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邱程;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时代发展趋势。"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模式要秉持"用户至上""去中心化""数据分析""去中介化"等四大理念,同时要明辨"用户至上"与"用户唯一""去中心化"与"无中心化""精细管理"与"全权管理""去中介化"与"去科层化"的区别,打造综合性"智慧学习系统"、全通道"数据运行机制"、阳光型"党务监督平台",提升党建工作的计划性、参与性、自主性、互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共享性、便捷性。

    2019年02期 v.37;No.179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高校管理

  • 大学组织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黄水香;

    现阶段,高等教育正处于更深层次的改革发展之中,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大学组织的改革发展依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又靠组织管理,因此研究大学组织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发展创新型大学组织、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产出创新型科研成果,都要求大学组织进行管理变革,但大学组织管理面临着复杂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受管理者、组织结构、机制、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组织应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机制和创新文化管理等对策,以提高管理效率,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2019年02期 v.37;No.179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藩篱与破解——以教师职称晋升为例

    延立军;

    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是提高学校内部办事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支撑。扫清技术障碍是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前提,其中理清责任义务是关键。文章以教师职称晋升为例,深入挖掘阻碍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观动因。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提高数据管理部门的责任与担当,解除数据管理部门的思想包袱;通过引入第三方数据管理和验证机构,实现部门力量整合,加速推进高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推广。

    2019年02期 v.37;No.17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生态位视角下研究生招生问题及对策研究

    卢堃;马英姿;

    生态位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为高校研究生招生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参考其基本原理构建研究生招生生态位,有助于理清高校间招生的竞争关系,为相关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生招生生态位是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环境中相对地位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的生源竞争力。部分高校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面临着生态位趋同、生态位宽度不足以及生态位意识缺失等现实问题,这限制了其获取优质生源的能力。通过生态位分离以及优化生态位环境,可以有效提升高校间整体的招生质量。

    2019年02期 v.37;No.17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机制构建

    孔丽苏;周世伟;

    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尴尬的中间层",导致学生管理存在理念上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方式上不能满足学生发展诉求、学生认识上因偏差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通过构建民主、参与、共享的学生管理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9年02期 v.37;No.179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人才培养

  • 科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刘波;李礼;赵蓉;

    促进科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本科生导师制、产出导向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本科研究生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等五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建设不科学、科教融合理念和制度保障的实质性落地需要加强等问题。可以通过细化学校类型和人才培养分流机制、完备优化课程体系、把科研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科教融合观念和制度保障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通过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科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02期 v.37;No.179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基本内涵探析

    张赟;赵欣;问鸿滨;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多元文化负面影响、建设教育强国,高校国防教育应该以提升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为核心,紧跟国防发展需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青年。从"爱国主义情怀""国家安全意识""国际形势思辨认知""国防军事知识""体能技能"五方面阐述综合国防素质的基本内涵,其对深入落实国家顶层设计和培养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年02期 v.37;No.17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王思思;郭丽君;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思想和手段,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保证高校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本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样本,对242位教师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仍需高度重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自身学历背景、教龄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性别、职称、年龄、授课门类相关关系不显著。同时,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最重要的主客观因素分别是自身知识储备和学校软硬件状况,以期能够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带来新思路。

    2019年02期 v.37;No.179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煤炭教学名师

  • 基于OBE理念的“开采损害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赵兵朝;

    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围绕OBE理念强调的四个问题,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以科研与教学融合为特色,以课程教学和课程实验平台建设为基础,从"问题提出—知识获取—问题解决—效果验证"的途径实现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教促研—研促教—教促学—学促用"途径构建教学模式;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知识获取—创新能力训练—创新能力检验"途径构建学习效果检验模式。同时,依托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开采损害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成功地实施OBE理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范式。

    2019年02期 v.37;No.179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以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探索——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例

    张香兰;

    本研究以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成果为例,从竞赛的选择原则、组织方法、学生作品质量等角度总结和分析了学科竞赛对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影响。通过选择理念先进的专业综合竞赛,采取责任教育、竞赛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组织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参加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成功完成竞赛作品。通过这项训练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以及责任心、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2019年02期 v.37;No.179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课程教学

  • 立足工程认证标准 建设一流专业课程——“采矿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张东升;范钢伟;万志军;

    工程教育认证是"采矿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因素和基准线。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课程团队在多次常态化课程修订的基础上,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切入点,自2015年起,深入分析学科特点和学生背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了系统改革,率先提出了"一制六化"课程教学模式,为采矿相关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实践探索经验。

    2019年02期 v.37;No.179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路径思考——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

    肖玲莉;王超;张菁;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和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提高服务汽车产业的契合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科专业设置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科专业布局与定位上坚持打造工程教育品牌(以工为主),优势学科谋求做大,特色学科谋求做强,重点学科谋求做亮点,支撑学科谋求做实,突出特色,凸显区域性。

    2019年02期 v.37;No.179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类专业“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刘瑞斌;穆满根;荆丽波;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矿物岩石学"课程存在教学定位不准确、课程建设和规划不合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存有短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为此,立足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方向进行以下改革:编写相配套的应用型《矿物岩石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减少重复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可供本校学生课下随时访问的地质标本虚拟仿真数字化教学系统;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拓展第二实验课堂,改革实验实践考核制度;提升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拓展实习实践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平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为社会主义地质事业培养接班人。

    2019年02期 v.37;No.179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会议信息

    郭超飞;

    <正>"立足课程教学,对话金课建设"——高等教育高峰论坛即将于2019年5月19日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召开。论坛面向全国高校一线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以"立足课程教学,对话金课建设"为主题,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通大学、超星集团等院校和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就课程教学与金课建设作主题发言。大会由主题报告和分论坛报告两部分组成。主题报告致力于从理

    2019年02期 v.37;No.179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热烈祝贺中国矿业大学建校110周年

    <正>~~

    2019年02期 v.37;No.179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