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新时代中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球视野、中国底蕴和院校特色

    吕林海;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迈入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任务。从时间、空间和程度三个限定性视角出发,中国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可以从全球视野、中国底蕴和院校特色三个层面加以思考与解析。这三个层面构成了一种既关注全球共性和趋势又关注本土特色和传统的辨证与融合的探析格局,以此可以挖掘出新时代中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石。

    2019年04期 v.3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会议专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

  • 国际高等教育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笔谈)

    沈伯平;郑洁;魏进平;路丙辉;郝文清;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话语上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要坚持从学生需要出发,时刻关注学生变化,始终立足学生实际,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打造因生施教的亮点。教师不仅要站好讲台,还一定要做好"课外"功夫,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

    2019年04期 v.37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沟通、参与和影响力: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功能

    侯定凯;岑金;

    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全球参与,是我国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论指引。全球化背景下,沟通、参与和影响力是匹配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行为导向。我国在大学生跨文化体验、大学生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基础、高校教师能力、全球知识市场等方面面临现实挑战。大学生跨文化学习质量的提升、跨文化沟通的基本能力训练、教师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立德树人能力发展、大学思政的国际一流学术基础等是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行动建议。

    2019年04期 v.37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理论解读

  • 学理逻辑: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六对关系再认识

    沈丽丽;柳友荣;

    "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厘清"一流本科教育"的学理逻辑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双一流"建设。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意义与新期待,"一流本科教育"不能等同于"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依据"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一流本科教育"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能力本位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教学与科研、传统与现代化、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这六对关系上需要重新认识。

    2019年04期 v.37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 正义的逻辑与教育的皈依——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述评

    马晓东;

    柏拉图的《理想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模式和终身教育等角度解读《理想国》,有助于我们审视目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人性压抑、技术异化等困惑和问题,有助于重新唤醒教育过程中的人性化追求,有助于批判性反思并重建当代教育的精神家园。

    2019年04期 v.3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比较高等教育

  • 基于扎根理论的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核心素养分析

    靳露;

    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对21世纪以来日本18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家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及分析,提取卓越科学家的核心素养,构建了以六大核心素养为标准的理论模型。由此提出:我国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中要注重营造尊重和崇尚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构建基于六大核心素养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中心的课程开发理念。

    2019年04期 v.37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中美高校应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韩承鹏;

    中美两国高校应急管理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与评价方面存在差异。中国高校偏重管理学与社会学领域的理论课程,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而美国高校设置了大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中国高校主要依靠理论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业,而美国高校则主要依据实践成绩来评定。办学时间短、经费不充足是我国应急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借鉴美国经验、改善办学条件、改进课程设置等是提高我国应急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

    2019年04期 v.3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大学德育

  • 大学生工作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邓子鹃;

    对华东地区917名大学生的工作价值取向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工作价值取向中不确定规避水平最高,人际取向次之,表达性取向和工具性取向稍低,权力距离最低;大学生的性别意识越平等,越在乎工作报酬和行使权力的机会;工作家庭分离偏好越强烈,越回避风险,越青睐高回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高自我效能感越者既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也在乎工作的外在价值。总之,大学生的工作价值取向不仅存在性别差异,还与所学专业、家庭环境和心理特征有关。

    2019年04期 v.37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三全育人”视域下现代大学书院建设研究

    江子扬;徐爱平;

    现代大学书院不只是师生住宿的生活空间,更是集文化、教育实践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是高校学院制的一种有力补充。秉承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现代大学书院要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导师制""社区化"以及"通识教育"的教育教学优势,从"充足的人员""鼓励性政策""灵活的经费使用""必修的通识课程""专属的书院精神"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04期 v.3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高校管理

  •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院系自主权改革的逻辑、困境及策略

    延立军;

    院系自主权改革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水区,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一环,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目标与需求的改革制度化以及持续推进,是高校院系自主权改革的逻辑;职能错位、管理缺位、权责不清、能力缺失、信息不对称、激励方式单一等是现实困境。高校的院系必须从权利配置上寻找突破,革新工作机制,强化主体责任,激发内生动力。

    2019年04期 v.37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高职院校全面深化“三教”改革探索——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孙进;

    "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工程,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激活全面改革的关键。高职改革的制约因素有思想认知、能力素质及信息技术等方面。推进教师改革要立足"引、培、评、激",多点发力;推进教材改革要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升教师能力;推进教法改革要立足"建场景、创形态、转方式",善用信息技术。

    2019年04期 v.3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第三方教育评估道德风险的激励性规制

    徐安琪;孙阳春;

    在"管办评分离"改革背景下,政府通过向社会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购买评估服务,与第三方机构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按照"理性人"的主体假设,代理人即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极有可能在利益最大化倾向的驱使下产生诸如合谋寻租、偷懒等道德风险,这是亟需重视的问题。因为第三方教育评估所存在的道德风险是对委托人即政府利益的损害,是对公共资源的消耗和对公共利益的损害,也必定成为"管办评分离"改革推行的重要障碍;同时也成为困扰政府、学者等各方的难题,随着"管办评分离"改革的逐步展开而逐渐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因此,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对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进行规制。在以往研究中提出的通过监督、惩处等规制方式对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行为起到了限制与约束的重要作用,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规制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行为,但在监督不易实施而导致其规制作用受限的情形之下,就需要运用有限度地奖励、设置竞争等激励性规制手段来充分调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工作积极性,激励第三方机构主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主动积极地规避道德风险。

    2019年04期 v.37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教师发展

  •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政策量化研究

    葛喜艳;

    基于政策工具和教师发展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通过对高校教师发展政策文本的收集、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政策"工具箱"初具规模,强制性工具和混合工具应用较广,对教师的教学发展和专业发展都很重视,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某些方面也有所涉及。政策工具的选择受政策目标、资源、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现有教师发展政策工具存在理性基础不牢、组合不佳、现代化管理手段有待提升等问题。今后,需要加强教师发展政策工具的制度理性建设,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增加市场化工具和志愿政策工具的使用,细化政策工具在教师发展中的应用。

    2019年04期 v.37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眼中的导师是怎样的?——基于毕业论文致谢的文本分析

    钟伟春;吴兵;

    博士生培养质量与导师的特质息息相关,但目前很多研究仅仅从导师主体视角出发,而忽视了高校博士研究生这一视角的关注。综合运用文本分析与词频分析法,从博士研究生的视角出发,对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6所教育部重点师范院校的111篇教育学博士论文中致谢导师部分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眼中的导师特质主要涉及学术指导、导师学识、师德特质、治学态度以及人文关怀五个方面,这些描述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导师特质。此视角可以更好地为当前高校导师队伍尤其是导师个体的发展服务。

    2019年04期 v.3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人才培养

  • 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安全工程专业留学生的教育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程健维;王健;

    在国际化潮流下国家和地区间的交融合作日益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大势所趋。"商贸合作、教育先行",教育的交流融合既是实现国与国正常交往的基石,也是促进国与国各方面、各层次高效合作的保障。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科立足矿业安全特色,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矿业安全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工作,解决了国际教育目标与本土教学模式的理念融合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完成培养方案及实施方法,历经检验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2019年04期 v.37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 服务价值链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探究

    童敏慧;

    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典型的服务特征。从服务价值链的角度,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理解为是一项价值创造的服务性过程,可以很好的缓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符的现象。服务价值链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与之前有所不同,由此高校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可从战略定位、组织架构、培养流程、资源平台、校园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2019年04期 v.3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罗小丹;

    分析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全面提升硕士生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基础。从学生个体、导师指导两方面,对国内某"211"高校1 160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盲审"评阅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硕士生学位论文整体存在创新性不足问题。硕士研究生的学位类型、前置学校、选题来源、导师的指导次数对学位论文质量存在显著影响,但入学考试方式和导师指导人数对学位论文质量影响不显著。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应着眼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明确导师的指导权责、规范学位论文工作开展。

    2019年04期 v.37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 大学生科技活动能力的现状及其培养

    管伟明;张军辉;宋翔;陈辉;

    大学生科技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从19种规模科技活动中提取8项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所需要的核心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63名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团队管理、计算机应用及口头表述等三方面的能力较弱;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自我效能的认可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正态分布状。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类培养大学生科技活动能力。

    2019年04期 v.37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课程教学

  • 大学语文从“教学”到“教育”转化的理念及途径

    刘冠芳;王长乐;

    语文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基础课,关系着学生知识能力和精神素养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目标指向、学习方式、教材内容选择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基于目前部分大学生精神素养低下的问题,将"教学"转化成"教育",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非常必要。适时提高课程标准、扩大教学跨度、加强教师培训和课程评价等举措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

    2019年04期 v.37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孙晋非;周勇;王新;徐月美;毛磊;管红杰;

    中国矿业大学在新一轮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规划设置了包括"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程序设计语言"以及"人工智能+"等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涉及计算机领域的很多方向,涵盖经典与前沿。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积极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营造课程育人氛围、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立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在传授和实践计算思维解决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同时,将课程教学目标与"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融入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鼓励学生传承创新、文化自信、积极思考、应对困难,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实事求是,提醒学生网络安全你我有责,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多看多想,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019年04期 v.37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高校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混合式学习探讨——以“漫话大学”教学为例

    水远璇;高忠;

    随着互联网、AI、VR技术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混合式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基于泛雅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以通识课程"漫话大学"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建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了网络课程体系;从内容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探索了在大学通识课中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实践证明,在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教学中使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是恰当的。

    2019年04期 v.37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 “建筑施工安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实践

    郭华;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内容广、实践性强等特点,讲授式教学不能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基于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分别以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为样本,在课堂讲授、课堂内化、课堂讨论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教学模式设计,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对分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对分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课堂教学及其评价可操作性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9年04期 v.37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思政金课三十人论坛之国际高等教育视野下的思政金课建设

    <正>2019年6月21日—6月23日,"思政金课三十人论坛之国际高等教育视野下的思政金课建设"会议在安徽召开。本次论坛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敏辉、安徽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林兴德、方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自强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安徽省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韦法云主持了开幕式。《煤炭高等教育》作为学术媒体受邀参与会议,编辑部主任王秀芝在会上发言。

    2019年04期 v.37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下载本期数据